第91部分(3 / 4)

小說:封神歸真錄 作者:撲火

,然而即刻遇刺身亡,也是可為一笑。

且不提這些鮮卑傳說,承乾在人眾中,看那畫上女子相貌,卻越看越是驚異,你道為何?原來那女子除了衣飾頭髻,相貌神情與穆善才一般無二。

今日之承乾,實已是兵主蚩尤之魔身,不過是以承乾面目示人罷了。魔主見了此畫,略一思量,已明前因後果,心中冷笑道:原來如此,帝俊一家卻好算計,方今東南兩洲四國,倒有北魏、扶桑、朝鮮三家是他所出,成湯苗裔,似亡非亡,嘿嘿,好算計呀好算計。

也不說話,只見竇太后攜著拓跋宏,與皇后、諸王大臣跪於巖畫之前,眾人隨之下跪,太后拈香,攜拓跋宏之手,舉於畫像之前,向上祝告:“若天意所定,此子當繼天下,請我祖示現。”眾人拈香,一起拜道:“若天意所定,此子當繼天下,請我祖示現。”語聲朗朗,震動四野。半晌,忽有無窮無量的盛大光芒自畫中自內而外發射出來,瞬間充滿石室,眾人如置身金水之中,都狂喜不已:“祖神顯靈,盛樂王當有天下。”

片刻,滿室光明卷將攏來,聚成一束,落在拓跋宏頭頂,將他罩在其下,好有盞茶光景,倏然倒收而回,光芒消歇,巖畫再無異狀。

竇太后攜拓跋宏向巖畫跪拜,立起身來,清聲道:“祖神指示,極是明白,群臣八部,見過新君。”拓跋餘、長孫道生心中懊惱,只是祖神顯象,怎敢有違?只得與眾人一起拜倒,山呼萬歲,一城皆聞。

新君登輦,在群臣扶持之下徐徐還宮,城中百姓沿街跪拜,叩見新君。

魏太平真君二年,唐貞觀十四年,七月初五,拓跋宏即位於太華前殿,年號太和。

拓跋宏繼位之後,諸事不動,百官加官一級,尊竇太后為文明保國太皇太后,赫連皇后為皇太后,臨朝聽政,隨又下旨大赦天下,前太子拓跋晃也在赦免之列,旨意命前太子就在瞿摩帝伽藍出家為僧,永不許出伽藍一步。拓跋晃素有賢良之名,此番性命無恙,百姓皆稱新君仁德,雲中金城一切如常。

雖然如此,朝廷驀然易主,免不了暗流洶湧,那柔然、高車、丁零、突厥、匈奴、敕勒、契丹、女真、靺鞨各部,本是北魏外服,並非血裔,不過是懾於拓跋氏之武力,暫居人下而已。

這時聞聽魏主猝死,竇太后奉幼主即位,諸事未定,各部正要藉機作亂,傳檄北方,言:“皇帝猝崩,天下懷憤,禍首卻逍遙法外,此新朝之罪一也;舍長子而立無知之九歲少主,此新朝之罪二也;女主臨朝,牝雞司晨,顛倒陰陽,此新朝之罪三也;太皇太后竇氏,實乃唐主生母,竟執大魏之柄,世間之事,荒謬無過於此,此新朝之罪極也。”

一時天下囂囂,諸鎮並起,又有吳王拓跋餘生母賀蘭夫人,因子不得為帝,乃言:“若我子得登大寶,吾死何恨?吾終不能阻我子之路。”自刎而死,拓跋餘大慟,收賀蘭夫人之屍,率賀蘭部引出雲中金城,據青海吐谷渾而自立,年號延興。

北地紛亂,竇太后在雲中金城,以耄耋之年,處理邊事,通宵達旦,遼東王竇漏頭、上黨王長孫道生,諸王大臣,各各率部出京平亂。

且說此時南贍部洲,唐尊老子為祖,天下熙和,人口繁盛,貞觀十四年,唐有戶九千二百萬,有口四億五千萬,計五十丁養一兵,唐有兵九百七十萬。

北魏之地苦寒,人口不及唐六分之一,然而北地民風彪悍,素以遊獵為生,除去老弱婦孺,可謂人人皆兵,所以北魏亦有兵七百餘萬。

北地亂起,李世民月前得李淳風進奏,言天降不祥之兆,應於北地,早就整軍於邊關,此時得到訊息,魏主果然猝然遇刺,竇太后與幼主臨朝,諸部並亂。

李世民大喜,命太子李治與梁國公房玄齡、鄭國公魏徵、中書侍郎劉洎監國,率十二衛一百八十萬禁軍,留守長安。皇帝傳諭各邊都督、總管、刺史、都護,天下七百萬大軍,盡集於河北,乃拜左僕射、衛國公李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引兵一百二十萬,東征朝鮮。

皇帝自與趙國公長孫無忌、趙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鄂國公尉遲敬德、褒國公段志玄、鄖國公殷開山、盧國公程知節、英國公李勣,傾天下之兵共六百三十萬,首尾相繼,長達千里,北出長城,欲一舉蕩平北地,迎還太后。

軍次榆林塞,東臨碣石,皇帝回望三軍,鞭指雲中,躊躇滿志,乃作詩曰:

“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

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

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雲橫虎落陣,氣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