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朱由校說的話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但又總覺得哪裡不對,可一下他們又說不上來。
“陛下,臣還是沒太明白?按陛下說法,朝廷越是放肆地用錢,朝廷就會更有錢。可古往今來,亡於奢靡的王朝可不少。”畢自嚴疑惑地問道。
“這個度很關鍵,一定是用之有度,按目前的情況來說,國庫收入多少,就該用多少,不要想著將錢放在國庫裡存起來,國庫每存一兩銀子,就意味著帝國有一個人會一個月沒有事做,這個人就會餓一個月的肚子。如果國庫存的錢越多,那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在餓著肚子,帝國就會變得不安定。”朱由校解釋道。
朱由校說的,就是後世著名的經濟學理論——節約悖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適當的赤字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陛下,如果修建一條馳道需要花費一千萬兩銀元,但朝廷透過稅收可能只能收回一百萬兩,那這中間還有九百萬兩的缺口怎麼辦?這樣的話,朝廷只會越來越窮。”孫承宗問道。
“吾師這個問題問得好,第一,可見帝國還有很大的徵稅空間,國富民強才是正在的強國,如果只是國富民窮或者是國窮民富,這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強國,現在帝國就是國窮民富的典範,民間有錢,而朝廷卻是很窮,雖然朝廷現在歲入兩億兩銀元,但是距離朕的預期還有很遠。”朱由校說道。
“陛下,現在帝國的國庫收入已經比以往翻了兩倍了,而且還在增加,難道陛下還要提高稅收?”侯恂苦笑道。
“侯尚書,你應該去民間看看,自從朕加稅之後,民間的百姓是不是生活得更好?帝國按照朕設定方向前進,朕最少能保證帝國的百姓都能吃飽穿暖,這也是朕為之終生奮鬥的目標。”朱由校說道。
第三百五十六章 經濟危機
“第二,馳道修建完成之後能帶來什麼?這個問題朕建議大家最後到現場去看看。京津馳道修建完成之後,天津衛已經成了北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每天有無數的貨物從天津衛上岸然後被運完京師,天津衛繳給帝國的稅收每年都在增加,而京山馳道修通之後,從京師到山海關的運輸成本降低了兩三成。所以這九百萬從哪裡來?就是從這裡來的。”朱由校繼續解釋道。
“按陛下所言這將是非常長的過程,可朝廷每年都是需要開銷的。”畢自嚴說道。
“朕說了,你們應該多去民間走走才是,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馳道修通之後,繁榮起來不止是馳道上城市,還有馳道邊的鄉村嗎?”朱由校問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臣的確應該走出去看看了。”孫承宗說道。
“所有的人首先渴望的是吃飽穿暖,朕沒有說錯吧?”朱由校問道。
聽到朱由校的話,眾人都點點頭。朱由校見狀接著說道:“當一個人不再衣食擔憂的時候,他才會考慮其他方面的需要,例如安全、身體健康、感情、家庭等等。這一點在饑荒的時候,表現得最明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聖人,普通人餓了的時候,他會吃掉一切能吃的東西,甚至會吃人,這個你們應該都在史書裡看到過,對吧?”
“陛下所言甚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體仁答道。
“當所有人都能吃飽穿暖的時候,不再為衣食擔憂的時候,他們才會想著將子女送去讀書,才會想到住得好一點,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用得好一點。正是這種想法,才會使得帝國各行各業才會興旺發達。”朱由校說道。
“可是這樣的話,帝國將會奢靡成風。”黃士俊說道。
“奢靡,什麼是奢靡?有千萬人之奢華,即有千萬人之生理。舉個簡單的例子,江南一帶梨園盛行,每日演劇養活小民不下數萬人,如果禁了,這些小民何以為生?難道要靠朝廷來養嗎?錢是他們自己合法賺來的,他們怎麼用是他們事,朝廷就不應該管,朝廷做得的事情應該是讓每一個百姓都生活無憂,是讓帝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讓每一個百姓和朝廷一條心,而不是去管百姓們是否穿上了綾羅綢緞,是否吃上了山珍海味?”朱由校反駁道。
朱由校的話,讓眾人都不認同,“陛下……”
“朕乏了,不議了,眾位愛卿回去仔細想想朕今天說的話,如果不能理解,朕準備在八月份再下江南,眾位愛卿可以跟朕去看看再說。”朱由校說道。
“諾。”
……
二月四日,鬱金香價格突然暴跌,使歐洲無數人瞬間傾家蕩產,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陷入數年的衰退,這次經濟危機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