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機構條塊分割。一方面科研經費明顯不足,檢驗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管理資源重複建設,各分散檢測體系之間,還存在標準不同,運用手段和儀器不同,造成監測結果不同,使檢測嚴肅xìng、客觀xìng、科學xìng和公正xìng受到質疑。
這不僅讓企業無所適從,也嚴重動搖消費者的信心。這次食品問題集中爆發後,許多消費者自費把問題食品送交當地檢測機構檢測,但因為缺乏官方機構的認證,往往出現各執一詞的情況,喜洋洋集團檢測實驗室因為首先揭露出自家企業的問題,居然被視為食品風波中難得能保持公正dú ;lì的機構,接受了全國各地大量要求檢測的請求。
於是有人提出要將分散於全國各地各部門的技術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成立食品檢驗與檢測中心,對監督檢驗網點進行統一佈局,儘快擴大檢測覆蓋面,提高檢測水平。並且需要把食品和藥品檢測和監督合二為一,學習國際領先的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經驗,成立中國自己的食品藥品監督局(sfda)。
但隨著反腐風暴的吹動,這個想法首先遭到了當頭一棒,人們發現一向被視為高標準的藥品行業也不是淨土。相比衛生部主管的食品行業,國家對藥品的重視程度更高,1998年成立藥品監督局是國務院直屬單位,最近幾年大力推動國內各大藥廠向國際藥品管理質量體系(gmp)接軌,實行gmp認證,優勝劣汰建立規範化管理的大型醫藥企業。
但調查發現這件好事變成了歪嘴和尚唸經,好心辦壞事。在全國清查rǔ業產品時,就接到舉報,說酸nǎi加工中使用了工業明膠,而這些工業明膠還是用生石灰處理的舊皮鞋、舊皮衣等皮革肥料做成的,真是聽起來就讓人想吐。更令人髮指的是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製劑,因此這樣製成的工業明膠,往往重金屬鉻超標。
結果隨著調查深入,調查人員發現酸nǎi使用工業明膠還是小麻煩,黑窩點用皮鞋下腳料生產的工業明膠的主要使用者卻是不少醫藥企業。因為許多藥品使用的膠囊主要成分就是明膠。由於藥用膠囊使用數目巨大,現在已經有不少重金屬鉻超標的藥品膠囊進入流通環節,被人吃下肚後,來個病上加病。
訊息傳出後,國人都沒力氣生氣了,食品企業倒了,現在連被視為相對安全的醫藥行業也不安全了嗎?不少地方開始流行這樣的笑話:“生了病,拿出皮鞋舔一舔,餓肚,拿出皮鞋舔一舔”,只是調查人員聽了這種調侃後心內發涼,哪裡笑得出來?
而在對地溝油的追查中也發現,許多回收的地溝油不止被做成食用油和肥皂,還大量被一家為藥廠生產抗生素中間體的7…aca(7…氨基頭孢烷酸)企業給買走了,而該企業幾乎向全國的藥廠出售該產品,一時抗生素是地溝油做得的說法塵囂rì上。藥監局這個行業主管不得不頻頻為企業站臺,焦頭爛額的解釋這些只是醫藥行業中的個別現象,藥監局的監管還是有效全面的。
但不少人也注意到這些傳出醜聞的企業都經過了gmp認證,按道理不該出現這樣重大的失誤,jǐng惕的目光注意到了藥監局上層。隨著一封舉報信送到案頭,事態迅速明瞭,包括藥監局局長在內的多名高官紛紛被捕。
檢察機關的公訴中詳細列明藥監局局長等人在推行醫藥企業gmp認證和審批新藥時收受賄賂,擅自降低審批藥品標準,導致部分藥廠虛報藥品資料,其中還有不少就是假藥!這一下藥品行業也跟食品行業成了難兄難弟,一起被拉下了水。
面對食品和藥品行業的雙重醜聞,國家領導人終於憤怒,領導層下了大決心準備徹底清除食品藥品行業的痼疾,成立新的食品藥品監督局,加強監管力度,賦予其更大權力,以雷霆掃穴的態度,對近期群眾民憤極大的食品藥品行業重大問題一查到底,絕不姑息,給人民一個交代。
章節目錄 第六百三十八章 嚴陣以待
第六百三十八章 ;嚴陣以待
與前世裡那個職權範圍小,監管力度不大的食品藥品監督局相比,新食品藥品監督局的權利大了不少。國內食品藥品大案之所以層出不窮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監管機構和人員素質較低。距離世界食品安全衛生樣板的美國fda,無論在人員構成、專業水準還是監管透明規範等方面和國際標準有很大差距也是主要原因。差距較大,加上行業規範不統一和執法力度的偏差,才讓監管的大網變得和網兜一樣稀鬆。
這一次由於輿情鼎沸,社會影響巨大,zhō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