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離開鐵礦石一樣。
並且楊星也不是光放嘴炮而已,他還拿出了具體措施。他介紹目前國內掌握航空材料研究核心技術的是中航工業公司下屬的航空材料研究院,這所研究院是國內公認研究機體複合材料和發動機高溫合金研究的領頭羊。只是國內研究機構的通病就是理論先進,但產業轉化能力十分薄弱,許多可以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在獲獎之後因為無法及時獲得企業青睞,白白躺在檔案櫃裡睡大覺。
楊星舉了個例子,航空發動機製造的高溫合金包含了許多技術門類,除了他談到的鎳基合金製造外,還有一種粉末高溫合金製造技術也是各國爭相研發的明珠。粉末高溫合金是指用粉末冶金工藝製備的高溫合金,是製造先進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渦輪盤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各國正在研發的三四代先進戰鬥機發動機上已得到廣泛應用,國際上認為第四代隱型戰鬥機要想滿足超級機動xìng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推重比達10以上航空發動機必不可少。該發動機的渦輪盤首選材料就需要粉末高溫合金技術。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航工業航材院就研製成功了第一代粉末高溫合金和鎳基單晶高溫合金,隨後又研發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同類合金的A級標準,極大縮小了和國外技術的差距。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機體複合材料中運用最廣的碳纖維研發上,中航工業航材院都有不俗的建樹。
但就是這樣,我們儘管已突破了一些關鍵技術難關,但由於整體制造水平的低下,反而使得這些技術遲遲不能投入實用。在航空工業中首先追求的是可靠xìng和穩定xìng,畢竟這是承載著眾多活人在空中飛行。不能出一點瑕疵,結果這些技術困在實驗室裡無法大規模推廣,產業規模小反過來又造成國產先進航材xìng能同國外產品相比不穩定,造價更高。競爭力更弱。
楊星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想要在先進技術和企業之間搭一座橋,九都航空工業園的意義非凡。在來九都前,他已經讓星斗研究院和星辰製造的研究人員前往中航航材院這樣的研究單位取經挖寶,並且向zhōng ;yāng打申請成立專項基金扶持航空高技術的產業化。楊星提出寧可花上十年功夫,賠上100億美元,也要把國產航空發動機和國外同類產品的差距縮小到幾年水平,他相信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沒理由做不到!
柯有利聽到這裡都不禁為楊星這種不惜一切代價提升國家整體制造能力的決心折服,也有些想不通。以現在楊星的身家,馬上退隱江湖也能保證幾輩子都花不完了,為什麼他總有一種緊迫感,想要中國短時間內趕上發達國家呢?
範偉多少知道一點,他和楊星曾在běi ;jīng有過一次長談,問起過同樣問題,楊星只回答了兩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只有楊星私下明白。隨著他的重生rì期不斷接近,他擁有的優勢正不斷減少,這一世他可以說個人目標已經超額完成,但內心一直重複響著這兩句話。
他告訴範偉,他覺得他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為什麼不幫一把自己的同胞呢?滿清滅亡後國內曾有不少有為青年為了振興中華殫jīng竭慮,不惜犧牲生命。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雖然大不相同。但國家還有不少落後的地方,這個大時代可以盡情舒展他們的才華,楊星自認不會回chūn妙手,也不是科學天才,唯一的長處就是經商能力,產業報國助推國家騰飛,就是他的心願。
另外楊星明白他重生優勢消耗殆盡的那天,就表示他就和其他競爭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他可不覺得自己真擁有挑戰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那種人的水平。所以他未雨綢繆,早早交班,並把記憶中和中星集團未來發展有關,能領先一步的基礎技術產業都羅列出來,趁著先發優勢儘量佔據市場份額,而作為國家未來最有競爭力的航空工業,就在他佈局籌劃的大棋局之中。
從星海商貿涉足航空貨運開始,楊星就在有意提升中星滲透航空業的水平。生產旋翼機和超音速公務客機只是牛刀小試,正式上馬碳纖維生產線和一次xìng採購120架波音737就是他吹響全面進軍航空業的號角。不過航空業在任何國家都屬於zhèng ;fǔ管控的高階產業,楊星想憑藉民間企業身份去插手航空產業,其政策難度一點也不小,所以他先在海南搞通用航空試點,而在九都這裡重點研發航空材料來曲線進攻。
楊星對柯有利解釋,中星集團原本選擇在幾大星城間引進不久前上馬的碳纖維生產線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