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節能環保,還要為建成後整幢大樓的資訊化、智慧化打下基礎。
先前楊星得到了香港政fǔ三大主權基金為觀塘工業區內高科技研發提供的百億美元基金管理權後,他就以才收購的香港電訊名義,聯合了香港和內地多家電信企業,提出要在中美之間修建一條新的海底光纜,而在中國這邊的登陸點就選在了摘星樓附近。
如果這條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就標誌著打破了現在中美海底光纜只經過北邊由韓日等國通往內地的傳統格局,這條新的南方光纜既降低了中美海底光纜北線出於各種原因經常被切斷,導致國內登陸國外伺服器必須繞道很遠,網速度大大延緩的隱憂,又可以讓中星國際直接獲得了一條和美國聯通的穩定安全的高速寬頻,為今後和美國順暢的聯絡打下基礎。
李顯揚和李澤楷就是被楊星以海底光纜開幕式的名義請來的,但他們都不相信這會是楊星的目的。前世裡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的壯舉雖然被楊星給截了胡,但並不表示他失去了對前沿資訊科技的愛好。去年中星國際在世界大會上展示的利用無線上網技術建立智慧家居的解決方案就讓他jī動不已,覺得和自己的數碼夢不謀而合,並和楊星討論過微軟的“維納斯”計劃和星雲電子的解決方案孰優孰劣。並大膽建議在香港首先推動通訊網、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合一的計劃。但他敏銳的嗅到楊星邀請裡的潛臺詞,不由充滿了期待。
李顯揚的心態則複雜一些,作為新加坡李氏家族的成員,他的任何商業考慮都必須放在家族和國家層面考慮。當初楊星前往新加坡遊說東南亞華商群體合力營救印尼同胞時,他意識到此中的好處,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但結果是他們出力不少,但卻都給楊星和中國做了嫁衣。楊星藉此獲得了大筆印尼華人外逃資金的控制權,還讓東南亞華人對楊星背後的中國好感大增。每當想到此處,他就覺得當初他曾妄想借助金融手段控制中星集團,現在想起都覺的是多麼幼稚了。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既然無法收服楊星這條潛龍,那就主動交好與他。所以他主動提出讓新加坡企業參與改造香港觀塘工業區的計劃。因為他有強烈的感覺,在楊星的主導下,這個工業區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矽谷,以楊星對數碼資訊產業的精準預測和他把各種設想迅速產業化的能力,李顯揚顯然覺得押注這個還不到三十的年輕人風險與機遇並存。
只從一件事就能證明他的判斷,新加坡多年來一直想打造東南亞最先進的的資訊產業中心,新加坡特許電子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自誇只比業界老大英特爾落後半年,但技術先進代表盈利豐厚,特許電子年年虧損,完全是靠政fǔ補貼才能苟延殘喘。
反觀楊星從特許電子手裡得到淘汰的晶圓生產線後,在香港深圳等地重新組裝,藉助中星數碼產品的龐大訂單,以及正好遇上臺灣大地震導致國際電子元件市場重新洗牌的契機,那些看起來過時的晶圓生產線全力開工,大賺特賺。
並且楊星大膽推出利用無償放開部分專利權的做法,在他下轄的幾大產業園內吸引產業鏈中下游的企業,採用中星的技術標準,匯聚成龐大的產業叢集,更是迅速發展起低廉高效的IC製造體。現在星雲電子在亞洲消費電子市場的地位已經幾乎可以比肩傳統大廠三星和索尼了。
所以他們都對楊星用開通中美海底電纜名義找他們來的用意感興趣,楊星也不負重望的帶他們進入星斗研究院臨時搭建的一處研究室裡,向迫不及待的他們展示了一款外觀新穎的膝上型電腦。
二李打量著眼前玩具般的膝上型電腦外觀,第一感覺就是嬌小和輕薄,他們現在都經常數碼IT產業打交道,對膝上型電腦並不陌生。沒急著下結論,而是迅速開機。只見首先跳出一個擬人化的星星笑臉,下面一行英文book(上網本),隨後才是他們熟悉的微軟windows開機畫面。
李澤楷饒有興趣的觀察著眼前這款膝上型電腦的8英寸大小彩s…液晶螢幕,它有一個純白s…極致簡約的外觀,除此之外機身上就只有幾條綠s…線條勾勒,顯得青氣息十足。最特別是螢幕和鍵盤結合出延伸出的天線圍成了一個鮮綠s…的提把,一舉兩得。他輕輕提了一下,整機還不到兩公斤重。
而李顯揚則更重視這臺電腦的實用x…ng,他隨意開啟幾個windows日常程式,執行還算流暢,但當他開啟裝置管理器,檢視電腦配置時驚撥出聲,“什麼是‘太極’CPU啊?”
這就是楊星當初說服比爾蓋茨低價買斷WindowsMe的最**寶,也是整個中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