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第三百八十章 梯隊
楊星他們達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後,儘管到處戒備森嚴,但對於楊星的東亞面孔和他亮出的華裔身份,海關官員很友善的表示了歡迎。(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二戰時,中國上海是唯一允許猶太人避難的遠東城市,許多猶太人非常感激當時中國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以色列建國後也一直保持和中國的友好關係。改革後不少中國人來以色列參與勞務輸出,沉默勤勞的中國人很受當地人的歡迎。現在不少中國商人也會到以色列進行投資活動,以色列官員見慣不怪,並沒有對他們一行人多加關注。楊星他們也從容一路潛行,終於抵達了位於以色列內蓋夫沙漠邊緣隱藏在一座小城裡的指揮中心。
這座小城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當地附近農莊的工人,對於小城裡掛起不久的帶有以色列農業部標誌研究滴灌技術的國際合作機構的三層小樓並沒有太大關注,內心裡也認為既然是研究機構,裡面時常出現一些外國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楊星他們喬裝改扮成外國研究人員的樣子暢通無阻的進了小樓,並沒引起當地情報機構和警方的警覺,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雖然威名遠揚,但多數是針對阿拉伯人的,對於其他地方的外國人的關注程度不高。
進到小樓重重掩護下的地下室,楊星他們才發現別有洞天。樓上一大堆農業研究裝置的掩護下,這裡被改建成了一個匯總資訊的蜘蛛網路,無數管線從這裡延伸到四面八方。有的被偷偷接入以色列國防軍的內部軍事網路,有的被聯到了沙漠中那所不被承認的核研究機構的網路上,甚至還有一部分搭在了附近以色列的情報網路上,以色列方面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能立刻發現。
這裡就是整個“獵鯊”行動的指揮中樞,把利用“深淵之門”召集來的世界各地駭客編寫的大量病毒、後門、邏輯炸彈等軟體的編碼都被彙集到這裡,組成一個個虛擬的網路攻擊武器,只等楊星一聲令下,就會在網際網路世界發動無數的攻勢,攪得天下大亂。(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
楊星在早已等他多時的林佳娜的帶領下參觀了整個地方,即使知道她的能力,親眼看到數十塊大電腦螢幕上不斷重新整理的海量資料時仍是被深深吸引住了。林佳娜解釋著螢幕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密資訊,不由面有得色的誇耀:“我這裡的資料雖然比不上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那部“梯隊”竊聽系統,但是這些日子收集到的各類機密資訊也足以推翻不少小國了。等這次行動結束,你一定要建一個比這個臨時基地還要完善的資訊主控中心,資訊時代,情報就是金錢呀,現在就等待合適的時機我們來一場全球駭客大狂歡。”
楊星頷首道:“看來當初你選擇這裡算是一步好棋,現在我才明白,美國人防範
所有的國家,但是對以色列總是網開一面。利用以色列人的網路接入美國保密網路,東窗事發時讓美國人以為以色列人除了在沙漠裡研製原子彈外還在研製網路武器,美國人只能不往下追查了。另外美國衛星全球監控,大概只有對以色列監視最少,躲在這裡留給他們事後追查的線索也最少。將來事發,我們把罪證全推給以色列,網路用的以色列人的,電力後勤保障設施也是以色列人的。到時清理乾淨這裡撤往沙漠,讓大自然掩蓋一切蛛絲馬跡,果然不愧為克格勃培養的高手,嫁禍的高明倒是你剛才說的‘梯隊’系統最近在網路上傳的沸沸揚揚,它很厲害嗎?”
林佳娜知道這位老闆雖然不是特工出身,但是腦子裡的奇思妙想就連專業間諜都甘拜下風,烏克蘭偷回蘇聯密檔的計劃幾乎是他一手佈置的,他突然談起“梯隊”系統,顯然他的腦袋裡又有了新想法。點於是一邊為他介紹行動的準備情況和指揮中心裡裝置用途,一邊給他根據她手頭的資料詳細為楊星解釋何為“梯隊”系統。
“梯隊”系統大概是冷戰中被保護的最隱秘的一個大型竊聽系統,當時蘇聯情報機關在西方安插了眾多間諜在間諜戰中率佔上風。而以中情局為首的西方情報機關由於制度不同,無法大量在蘇聯等國內安插人力間諜,就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開發出了竊聽裝置竊取蘇聯等國的情報。其中最大和最成功的就是“梯隊系統”。
1988年8月‘梯隊’電子間諜系統首次被一名叫杜爾肯?坎貝爾的英國記者曝光,當時他在英國《新國家主人》雜誌中第一次全面披露了一個由多國聯合建立的龐大電子間諜網路。但當時坎貝爾只是透過一些小道訊息自己分析得出的結論,並沒有這套間諜系統存在的具體證據,甚至對這套電子間諜網路名稱的描寫也是錯的,所以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特別關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