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又成功地發射了〃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在軌執行5天后安全返回地面。
2 載人航天發射場建設應注意什麼
航天發射場建設,除考慮國家的政治經濟條件和綜合技術水平外,主要考慮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射向、航區、測控區、交通條件、環境保護、供電和通訊、社會依託、未來發展等十大因素。與一般航天發射場相比,載人航天發射場還有許多特殊要求。例如:採用先進的測試發射技術,提高測試發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儘量減少火箭和飛船在發射臺上的佔位時間;發射臺附近應地勢平坦,在射向上留有充裕的應急救生區,以便在緊急危險情況下,滿足航天員逃逸救生的安全要求;發射區需建設航天員緊急撤離通道和掩體等設施;還應建有航天員生活訓練、醫監醫保設施等。
3 載人航天發射場為什麼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載人航天發射場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考慮:
第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基礎設施較全的綜合性航天發射場,有相當雄厚的物質、技術、人才基礎,測控通訊、鐵路運輸、發配電等配套完善。
第二,航區安全有保證,發射場區為戈壁灘,航區200千米以內基本為無人區,600千米以內沒有人口密集的城鎮和交通幹線,火箭殘骸墜落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神秘的載人航天發射場(2)
第三,發射場區佔地數萬平方千米,地勢開闊,完全滿足待發段和上升段航天員逃逸救生要求。
第四,場區乾燥少雨,雷電日少,容易滿足發射條件,便於選擇發射日。
第五,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建成的西起新疆喀什、東至福建閩西數千千米的陸上航天測控網。
4 我國〃三垂一遠〃測發模式有何特點
測發模式,通常是指測試發射工藝流程模式,主要規定航天產品在發射場的物流狀態、物流方向、測試專案以及發射程式等。自1957年世界上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共產生過四種測發模式,即:在發射臺直接組裝/測試模式,水平測試、分段水平運輸、分段吊裝對接模式,水平整體組裝/測試、水平整體運輸/起豎/對接模式,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整體運輸模式。目前,美國、歐洲、日本主要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整體運輸模式,俄羅斯主要採用水平整體組裝/測試、水平整體運輸/起豎/對接模式。
我國載人航天發射也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整體運輸模式,但與美國、歐洲、日本相比,具有自己的技術特點:
一是採用鋼筋混凝土巨型框架與多筒體結構體系建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以少於鋼結構1/3的成本,解決了戈壁沙漠惡劣環境下密封、保溫、抗風載等問題,為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和船箭對接、測試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
二是採用電源車驅動活動發射臺在無縫鋼軌上執行及兩工位平行並軌技術,確保船箭組合體整體垂直運輸的安全,採用不帶臍帶塔、不帶前置裝置、不帶電源的運輸方式,降低設計難度,減少活動發射臺自重和經費。
三是採用加強剛度、強度設計,錯開地基、鋼軌、活動發射臺、船箭組合體固有振動頻率,設定防風拉桿,控制合適的風速、車速,在不使用吸振器的情況下解決船箭組合體垂直運輸時〃倒立擺〃和低頻振動問題,確保垂直運輸可靠安全。
四是採用〃一點多工位〃的裝置配置方案,以計算機為核心的VXI匯流排測試技術,光纖為主、電纜為輔的傳輸技術,無線與有線相結合的控制技術,實現遠距離測試發射。
5 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建設有哪些難題
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是載人航天發射場的核心建築,主要用於火箭對接組裝和垂直測試、火箭與飛船對接組裝和垂直聯合測試,是垂直髮射模式的標誌。第一個難題是必須在戈壁灘上建造一座近百米高、中間沒有任何樓板拉通的巨型建築物,這在我國乃至亞洲建築史上都從來沒有過。美、法、俄等發達國家用全鋼結構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國則創造性地採用〃鋼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筒體空間結構體系〃方案解決了這個難題,不僅比全鋼結構節省了4 000餘萬元的經費,而且耐火效能、保溫和隔音效果大大優於鋼結構。這在世界航天發射場建築中為首創,被國外專家驚呼為〃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