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部分(2 / 4)

小說:明賊 作者:不是就是

的背影,有些疑惑。

“大將軍,此人似乎對咱們的各個擊破方略有些不以為然,只怕他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難以使出全力。”

“華萊士的心思,很明顯,他不希望三衛軍與荷蘭人和弗朗機人進行無謂的爭鬥。”於是李信略加解釋,將他對華萊士的判斷與牛金松分析了一遍,現在的牛金松已經早不是當年的那個愣頭青牛蛋,已經隱隱然有成為自己左膀右臂的趨勢,所以對此人的培養也是不遺餘力。而牛金松在聽了之後,竟然也點頭道:“聽著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俺總覺得哪裡似乎不對味。”

“海上貿易可以攫取鉅額的金錢是不假,但從長遠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短視行為。你來看這張海圖。”說著,李信來到桌案上平鋪的一張簡易海圖上。“看這裡,熱蘭遮和雞籠所在的這個小島子,看似孤懸海外沒有任何用處,上面有多是化外之民。但它卻像是一把鎖牢牢的控制著我大明通往海外的咽喉要到,如果任由這些西洋人在這些地方殖民,那麼百年之後我大明海疆將永遠受制於人。他們若想發動對我大明的襲擊也只需準備就緒之後,朝發夕至。可如果我們將這個島子奪了回來,西洋人只能以呂宋這一片島子做跳板,但距離福建廣東尚且十萬八千里,就不足為懼了。”

李信的話聽著也有道理,但是牛金松還是難以理解,在他的潛意識裡應當抓緊時間搶佔湖廣、福建、廣東的地盤才是,如此爭一些種不出莊稼,長不出糧食的大海究竟有必要麼?但是,出於對李信絕對服從的習慣,牛金松也本能的選擇服從,並不會真的去與之爭一爭,究竟是海戰為先,還是陸戰為先。

不過身為平蕃艦隊副總兵的何斌卻在一旁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鎮虜侯,卑職建議,福建西北部山區的步戰營可以加緊對沿海的攻勢,如此海路並舉,鄭家水師的覆滅只在遲早。”

不過李信卻搖搖頭,“在福建的步戰營對鄭家的逼迫不能過於緊迫,否則這些人悉數逃散沿海,對將來的肅清海面會增加難度。如果我們先將其海上力量殲滅,這些人就像被砍斷了翅膀一樣,被困在陸地上,到時正可趁機一舉悉數剿滅。否則,在其水師以及海上力量尚為強大的時候,把他們通通趕出福建,很南保證在接下來數年中,東南沿海不會重演嘉靖朝的倭寇慘局。”

何斌聽了之後大以為然,他雖然常年在海上漂泊,又與荷蘭人共事多年,同樣也覺得華萊士的那種思維是一種鼠目寸光的淺薄之見,但是他也清楚,李信之所以重用此人,是看重此人的海上指揮經驗,所以便極有自知之明的選擇了在雙方迥異的意見中保持中立的態度。

既是,不過份看重領土,也不會極端追求貿易利益,他試圖從雙方中尋找到一種平衡,然後以此作為自保的根本。經歷過多年火併與內部自相殘撒經歷的何斌,畢竟與絕大多數的三衛軍不同,他對同僚有著本能的不信任,因此任何事從不輕易的表露自身看法。因此這這一次三衛軍內部的爭執,儘管他傾向於李信,但也不願意就此表現的過於明顯而得罪了平蕃艦隊裡支援華萊士意見的一干軍官們。

等何斌也告退之後,牛金松又對何斌的感官向李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廝好像有話吞吞吐吐,大將軍可不得不防啊。”

何斌的小心思,李信大致上也能猜測到七七八八,這種人出於本能第一位考慮的往往是如何自保,至於開拓進取,那也是在能夠平衡自身各派勢力之後的事了。就比如眼下,他認為華萊士在平蕃艦隊中有著足夠的影響力,如果此時旗幟鮮明的站在他的對立面上,雖然個人討好了他李信,但卻會使平蕃艦隊內部對他催生出某些不滿,而這些不滿一經產生或許就會像是剛剛萌發的種子一樣,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隨著三衛軍的組成成分由最初單一的流民演變成現在的各色人等,以前那一套駕馭手段顯然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但是,李信對於這種派系間的勾心鬥角卻是有底線的,那就是所有人必須對已經正式行文的軍令無條件執行,不管心裡有什麼意見,也要不能影響執行的效果。否則,等待他的將是嚴厲的懲罰措施。

所以,何斌的自保心思與華萊士的不以為然,李信也出在觀望之中,如果有任何一個人敢於挑戰軍令,搞出陽奉陰違,或者將在外軍令不受的么蛾子來,他絕不會手軟。

因為嚴明的軍紀和賞罰,才是三衛軍的立身之根本。如果讓內部之間的勾心鬥角對此造成巨大影響,李信不介意會大開殺戒,以此維護軍法的威嚴。

不過,最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