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3 / 4)

小說:明賊 作者:不是就是

“清楚了!頭一位是南京一間米鋪的東家。已經派人去實地查探,得出的結論卻令人十分稱奇,此人家資也不過萬把兩銀子,卻能幹出這等攪動整個應天府的大事。”

“這也沒什麼好稱奇的,定是某位金主選在前臺的牽線木偶,對這米鋪東家的幕後可做過調查?”李信句句問在要害上,米琰有些不自然的挪動了一下身子,“調查過幾次,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不過這位米鋪東家眼下就在龍潭縣城中,似乎可從他本人著手。”

李信拒絕了這個建議,“現在還不適宜打草驚蛇,再者此事連應天府和南京六部都不管不問,咱們也不便越俎代庖,只看著就是。接著說後面那兩位,有什麼結果?”

“這弟二位好像與京中的一位閣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是誰?”

米琰仍舊遲疑著回答:“也不敢確實,在下也是根據種種跡象,私下揣測是劉宇亮。”

怎麼不是周延儒?這是李信的第一反應,緊接著第二反應則是,既然大戶排位第二的不是,那排位第一之人幕後很可能就是阮大鋮,得益於前世的記憶,使他知曉阮大鋮早就投效了周延儒,甚至周延儒此番能夠成功起復為內閣首輔,此人出力出錢甚多。

“還有排位第三的大戶呢?”

米琰又是一陣汗顏,今日這件事辦的都很不紮實,面對李信一個緊似一個的追問,他著實有些不習慣這種差事辦的不上不下的感覺。

“這位米商有些奇怪,在這次風波之前竟沒有任何形跡可循,只查出此人來自大同,或許是某位晉商出手也說不準。”

說起晉商,李信心頭一動,山西大同兩地的晉商十有七八都已經加入了聯合商會,而商會大權則分別掌握在郭丙煥和黃勝的手中,若說這些晉商之中有任何一家的執事或者東主來南京斷然沒有不來拜見自己的道理。

晉商裡除了聯合商會中的幾家,其餘各家可以說都恨李信入股,因為他在山西時以鐵腕懲治了那些不肯合作或者與韃子狼狽為奸的人。這些人來江南肯定不會來拜見自己,可也絕不會出手暗中相助,甚至還白送軍糧。

此人究竟是誰呢?李信琢磨了半晌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就在這次談話的下午,龍潭縣稻米行市第一次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很多由其他州府趕來的豪客紛紛抱怨沒得交易沒得賺,只好苦捱到有人肯發賣手中存米欠據,便上來哄搶一空,結果仍舊是僧多粥少。這種狀況一連持續了三四天,與此同時米價也開始緩慢下降。

李信開始並不以為意,可狀況就在這種看似行情極為沉悶的情形下發生了。三月初十,也就是即將立夏的前七天,市場上突然同時丟擲了數十萬石計的糧食,成交量堪比此前一個月的總和。

幾乎在一夕之間,緊俏了數日的稻米竟在龍潭縣城內隨處可見。一些手中大量持有稻米欠據的豪客們忽然發現,幾乎所有人昨日還在求告買一些米,今日卻幾乎同時都在發賣,有個別站出來收購的也很快就被淹沒在人海洶湧之中。

很快,豪客們從無所適從開始轉為擔憂,於是便有人率先開始降價發賣,不求多賺,只求收回本錢即可。可誰都沒想到,自從有了第一家豪客降價開始,整個米市的行情便如瀑布一般直瀉千里,直到天黑時,竟從十四兩三千銀子一石狂跌到八兩銀子一石。

掌燈時分,本事各家豪客散場各回住處休息消遣的光景,可今日卻幾乎沒有一個人離開,紛紛聚集在城中轉為迷上交易騰出的一間大倉庫內,焦心欲焚的等待著奇蹟的出現。須知很多人可是在十四兩銀子一石買進的,現在跌倒八兩銀子已經是陪了一半。而這個把兩銀子一石的價格也僅僅是有價無市。若非幾家大戶天黑便行離開,交易暫停,只怕還會繼續往下跌呢。

李信吃罷晚飯,照例召集了軍中幾大頭頭腦腦開會,同時也得知了米價今日大跌的訊息,準備商討一下對策。不過,他卻認為這未必是壞事,甚至以為跌的幅度還不夠大,參與其中的人基本上非富即貴,賠也就賠了,米價跌下來,老百姓才買的起米下鍋。就在這當口卻忽然得報,龍潭縣縣令有急事求見。

只見陳文柄惶然進入中軍帳,見了李信還沒等說話就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聲淚俱下。眼見這種情形,李信只好將陳文柄扶了起來,讓到帳後書房單獨詢問他究竟出了何事。其實,即便陳文柄還沒開口,他也隱隱猜中了其中緣由。

“鎮虜侯救我!胡六豬油蒙了心,揹著我將發賣糧食的銀子全部高價買了稻米,現在行市崩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