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他這麼做遲早要把盧閣部打下的大好局面全都敗壞了!”
這句話倒是戳中了張應遴的軟肋,他關切的看著李信。
“鎮虜侯可不能任由流寇毀了盧閣部的心血啊!”
“心血?”陳開元的聲音變得尖利,“盧閣部的心血早就毀了,那個瘋子殺了那麼多人,還能剩下什麼?難道寶摩兄想讓鎮虜侯去為他楊嗣昌火中取栗嗎?”
張應遴的出發點其實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上,不論盧黨還是楊黨,亦或是李黨,這天下不還是大明的嗎?山東也好,兩淮也罷,不都是姓朱嗎?可如果讓流賊奪了去,這大明還能是大明嗎?
但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其實這些所謂的黨,是一個個利益共同體,以利而合,自然就不會談什麼大義,只要有利於己的事情,就算通敵賣國,也做得。不利於己的事情,就算能救這天下於水火之中,也半根指頭不會伸出去幫忙。
而這也就是黨爭的本質。歷朝歷代,因為黨爭而亡國的不勝列舉。比如,唐末的牛李黨爭,榨乾了唐朝最後的血液,加速推動了李唐王朝的滅亡,再比如北宋的新舊黨爭,爭到最後已經不是以新法、舊法國事為根本,而是非我一黨,對也不對,是我一黨不對也對。於是這些朝堂上的相公們黨同伐異,你方唱罷我登場,好好一個朝廷就像人得了瘧疾,忽而發熱,又驟然發冷。最後還不是耗盡了元氣,使得朝政之敗壞,難以挽回。
現在朝廷中的黨爭雖然遠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在皇帝拉偏架的過程中,臣下的矛盾積累甚深。跋扈者得不到懲治,冤屈者難得申冤,長此以往下去,這人心就一點點的被皇帝折騰光了。
張應遴並非一個在背後非議的人,但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