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部分(2 / 4)

小說:明賊 作者:不是就是

“以為你麾下帶的還是三衛軍?這些京營的老爺們,若憑藉堅城或可一戰,若是貿然出城,萬一敗了,士氣必然重挫!”

顧平虜自領兵以來,每每都是殺伐最狠的,對建奴清兵也沒有半分畏懼之心,聽了李信的話以後,不禁悻悻然。

他並非是對京營的訓練不上心,如果按照三衛軍的方式改制也不是不能,但京營上下畢竟牽扯甚多,如果改制必然會得罪一大幫人,而被孤立起來。周延儒又不是個能頂住壓力,肯承擔責任的人,所以整頓京營,革新兵制,說起來輕鬆,若實施簡直是難上加難。

顧平虜壓低了聲音:“不知三衛軍何時可到北京,到那時,北京、南京盡在掌握,鎮虜侯……”

看到李信的臉突然間沉了下來,顧平虜的後半段話就嚥了回去,這幾日身在朝鮮的米琰與他頻繁通訊,言談間已經隱隱露出了一些苗頭,這讓蟄伏多年的他立時就渾身熱血沸騰,激動的難以自制。

其實,早在朝廷的中使從北京出發之時,大船隊便已經由朝鮮漢江口出發,載著一萬新軍精銳直奔大明天津衛而來。若掐算時間,大軍登陸也就在近日子夜或明早日出了。

李信對清兵的進兵速度稍有驚訝,如果按照計算,此時出現在北京城下的八旗兵至少也要有上萬人,如何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日,居然還是三千人。

天亮以後,訊息傳來,李信已經一眾京營軍官們這才恍然。

竟是沈王大軍已經連夜進抵昌平,並在居庸關外與滿清大軍進行了整整一夜的血戰,日出之前成功的擊退了八旗兵連續數次強攻。陸續到北京城下的八旗兵大部分都被立即調到了居庸關,是以北京城下僅僅只有三千疑兵。

清軍這次本是打算以騎兵偷襲居庸關,卻不想偷襲戰打成了一場激烈的強攻。這些突然出現的明軍和以往遇到的邊軍不同,雖然和普通明軍的作戰方式一般,但戰鬥意志卻遠非普通明軍可比,竟然能在野戰中與八旗兵力敵。

顧平虜得知這個訊息後,不禁暗暗感慨,究竟是沈王軍戰鬥力強悍,還是清兵韃子的戰鬥力下降的厲害!

第九百三十五章 狠心

但轉過天來,沈王求援的文書便被送到了李信的案頭。顧平虜當即建議無視掉這封求援文書,誰都知道沈王狼子野心,到北京來就是爭權的,正好來個借刀殺人,讓韃子好好修理修理這群不自量力的猴子。

不知如何,沈王求援的訊息傳到了紫禁城中,就在李信還未下令之時,宮中召見的旨意已經被內侍宦官帶到了李信的帥帳

“請公公容許李信處理好軍務再前往紫禁城!”李信當然不會因為這些雜事而作那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向儘快安排人馬趕去救援。

豈料那傳旨的內侍宦官卻板著臉拒絕了。

“皇后殿下和內閣輔臣們都在等著您那,鎮虜侯不要為難咱家!”

無奈之下,李信只好策馬隨內侍宦官趕往紫禁城。見狀如此,顧平虜深深的舒了一口氣,如果李信有所命,他便不能違抗。而如果真的照做了,對鎮虜侯對三衛軍的未來將帶來不知多少麻煩。

周皇后、太子和一眾閣臣早就在文華殿暖閣候著多時。

每逢議政,不論多晚,多早,周皇后必會將太子帶在身邊,讓他參與旁聽,甚至有時在關鍵問題上還會讓他做出決定性的判斷。這一點,明眼人誰都看得出來,周皇后在以這種方法培養和訓練太子將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皇帝,但是,這麼做的結果究竟會如何,幾位閣臣都不敢斷言,只有天知道。

李信原本以為周皇后與閣臣們要商議沈王援兵之事,孰料援兵之事根本就不在這次議政的範圍之內。

周皇后先概括的提出了三點問題,一是京師糧草的調配。二是徵召京中良家子組建新軍。三是成立火器局,專門負責火器相關事宜。

李信大為驚訝,周皇后提出的這三點可謂是息息相關,糧草調配問題,涉及軍權的最終歸屬。組建新軍,說明這個年輕端莊的女人已經意識到了革新軍制,重建一支效忠於皇家禁軍的重要性。至於對火器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則讓他有些摸不到頭腦。

畢竟,火器這東西早在明初就已經開始使用,而且在明軍中的裝備規模還不在少數,但有明二百多年以來,火槍卻在大多數時間中只作為弓箭的補充火力。那麼周皇后是怎麼改變這種傳統觀念的呢?

很快,周皇后便解答了李信關於火槍態度轉變的疑問。

“吾雖為一介婦人,又不通兵事,但也曾仔細研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