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這種衝擊是有決定性意義的!老百姓傾囊而出,把身上僅有一個個銅板、一個個龍洋和一塊塊成色不一的碎銀爭先恐後地往各種戰爭募捐隊的箱子裡塞。而在舊金山的華僑們,則捐獻出了幾乎所有的積蓄和以後好幾個月未領的工資,把自己的心意合著美聯集團千方百計週轉出來的資金一起送到了新政府財政部的戶頭上。
更為重要的是:軍事上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軍人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在海軍熱,航空兵熱之後,又出現了勢頭洶湧的陸軍熱、騎兵熱!
待字閨閣的大小姐們,在前有總理夫人的榜樣,後有戰爭勝利的熱潮中,紛紛走上了街頭,參加醫護訓練班的、參加勞軍慰問隊的、參加戰時後勤服務處的婦女人數突然之間翻了無數倍!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奮勇殺敵的軍人們,自然地成為了年輕女性競相追逐的目標。對此,再有殘留的封建意識的大家長和老夫子也睜一眼閉一眼。他們明白與社會大潮相對立是不明智的;他們知道軍人地位的提高其實在四川新軍殲滅侵藏英軍後就開始了;其實,他們的心裡也因為戰場的勝利在不自覺地感謝著那些“傻當兵的”!
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是龍劍銘等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戰爭附加效應。
無論國內的民眾如何地熱心於對國防軍的支援、對擊敗日本人的戰爭的支援,列入總參謀部作戰計劃中的臺灣登陸戰仍然會照常地進行!
完成支援金州登陸戰任務的海軍主力艦隊,仍然以歸雁號和潛艇部隊封鎖朝鮮海峽,其餘七艘主力戰艦全部南下,加入蔡鍔中將的東方軍戰鬥序列,發起了對臺登陸作戰。
臺灣的地形,是中間高四周低,南部山地多,北部則要平坦許多。蔡鍔中將把登陸點選擇在雞籠港西面12公里的一個普通的灘頭。當浩浩蕩蕩的登陸艦隊出現在雞籠外海時,日軍臺灣軍所屬部隊立刻陷入了驚恐與混亂之中。在日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日本本土男丁後,為保障臺灣的守備,日本陸軍不得不強迫臺灣當地人民加入臺灣軍!也許,日本人是出於無奈而忽略了1895年臺灣人民對日本侵略軍的抵抗,忘記了劉永福、徐驤等中華兒女中湧現出來的佼佼者們,曾經指揮著黑旗軍和臺灣義軍,打死了近衛師團長白北川中將(皇族親王),更沒有想到在中國國防軍兵臨城下的時刻,絕大多數的臺灣本地士兵會倒轉槍口,首先打死了日本軍官,然後敞開大門迎接親人國防軍登陸……
漢族、高山各族的百姓們在與大陸隔離了整整11年以後,在遭受日本從經濟、文化多方面的壓迫後,更期待著國防軍儘早地擊敗日本臺灣軍的殘部。
在劉亮的11師和臧猛的14師先後在臺北、臺南成功登陸,向縱深發展後,海軍艦隊又返回張家港,接載第三師、第十師組成的鴨綠江縱隊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口進發。
馬守福上校的29旅在炮兵部隊的支援下,率先攻進在雞籠港的日本駐臺灣總督府,日軍殘部兩千餘人退入臺灣中部的山地妄圖繼續頑抗。對臺灣的登陸作戰迅速演變成為山地掃蕩作戰。缺乏支援的日本軍隊在山地缺衣少食,陷入隨時被29旅包圍殲滅或者餓死在中部大山裡的窘境……
北京,總參謀部。
地圖上,到處是紅色的箭頭指向日本人的要害,龍劍銘反坐在一把椅子上,下巴擱在交抱在椅背的雙臂上看著地圖出神。
不過,現在他腦子裡想的不是金州南山上的殘酷防禦戰;也不是凌海一線在經歷日軍瘋狂進攻後陷入膠著的戰局;更不是在消滅日本關東軍第二軍大部後正在向北挺進,出醫巫閭山北麓,威脅奉天的混成旅。地圖,只是他用來聚焦視線,在意識上催眠自己,把所有的精神放在國內政治問題上。
昨天晚上與楊度的談話,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
“……目前,國內一切的政治問題都掩蓋在戰爭的節節勝利光環下,我和宏明都認為,趁熱打鐵處理好國內各政治勢力之間的關係,為戰後的全力經濟建設打好一個穩定的社會基礎至關重要。現在,國內的政治勢力可以用三大三小來概括。三大,是咱們民興會、中華革命黨和老北洋系統;三小,是以江浙商會為基礎的工商勢力,以滿清遺老為主的舊勢力和尚未整合的原地方督撫殘餘勢力……各方各派對新中國未來的政體和發展走向至今沒有達成一致。不過,從總體上來講,潮流是革命的,是衷心擁護新政府的……”
民興會,在領導旅美華人取得合法、公平的在美居住權、在促進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在發起民族獨立革命的過程中,已經成為全國當然的第一政治團體。如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