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來看英法關係。是英國利用法國陸軍牽制德國陸軍,用本身的海軍壓制德國海軍地戰略需要體現。而法國,從1870年以來,就對德國抱有濃厚的敵意,阿爾薩斯和洛林,是法國人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梅斯落在德國人手裡,那法國的陸地邊境,線就完全地向德國敞開了。很難想像,一個國家面對世界上公認的陸軍勢力最強的傳統敵人時,能把自己的首都巴黎暴露在敵人面前!梅斯到巴黎180英里的距離,這就是法國人的死穴。所以,法國會跟著英國走,會跟著中日之戰、中俄之戰的勝利者走。對懸而未決的事務,法國人不會貿然表態,更不會貿然動用軍事力量。英國,在影響法國的同時,也會被處境不妙的法國所影響。沒有法國的陸軍,英國人是絕對不願意和我們拉破臉皮的!如何利用英法在對俄國、對中國、對德國、對美國的不同態度達成我們的目的,確實需要外交部在今後的外交關係協調中圍繞著中俄戰爭的實質這個中心來走、來做!”
龍劍銘的這番話,是在給唐紹儀打氣之餘接點出問題的中心,不就是英國嘛!
龍劍銘右手邊第二座位上的楊度輕輕咳嗽了一聲,把眾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後,道:“我們還不要忘記中國市場和我們即將在大換約後打進國際市場的商品,這,也是影響甚至是決定某些國家對華態度的因素。戰爭,都跟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就好像我們這次的對俄戰爭,就是以緩解口外土地緊張,蒙古族人民放牧地減少而展開的收復故土之戰,是維持、發展北方、畜牧業和穩定、團結遊牧民族的需要!當然,也是建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需要。我的意思是,經濟手段可以作為一個調節國際關係的有力槓桿,在外交活動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少川先生,可別忘記你手上可抓了一大把好牌喲。”
唐紹儀的眉頭舒展開來,向著楊度點了點頭。事實不就是這樣的嗎?如今美聯福特汽車公司的汽車在歐洲大行其道,在龍劍銘把美聯股份的308轉讓給美國政府後,四川和張家港都新建了汽車製造廠,開始新型民用車的研發,牌號為“中華”和“金龍”的轎車將走向國際市場。相對於美國的姐妹產品,中華和金龍的技術更為先進一些,而價格則因為原材料和生產力成本的關係,還略微佔有優勢。而這兩個牌號的汽車在歐洲和美國,還偏偏借用了福特的銷售體系……另一個方面,新型的化纖紡織品從中國國防軍的軍裝上開始運用,已經引起了各國軍隊的注意,而這次準備的,是完全的民用紡織品,開發並佔領新型紡織品市場,將把中國從紡織品進口國變成新型紡織品的出口國。電氣產品主要有大型的火力、水力發電機組和家用電器,包羅永珍,其中最顯眼的是新研製的空調機。這些,還不是最賺錢的專案,包括抗生素系列產品在內的新型藥品,已經在中日戰爭中得到使用,甚至為挽救日酋乃木希典大將的性命出了大力!這,可是各國不得不花大錢來購買的東西啊……
其他的,還有國防軍總參謀部批准轉讓的一些武器裝備技術,輕型機槍、彈倉式步槍、迫擊炮、榴彈炮、手榴彈、山嶽級戰列巡洋艦、龍級戰列艦、江河級(嘉陵級)驅逐艦、Y級潛艇……等等都是可以運用到外交方面的重要籌碼。急於擴軍備戰的列強,看到這些如何能不眼紅呢?英國人、德國人,不就準備了大量的資金,準備在換約後立即把鈔票和黃金送到財政部嗎?
想到這裡,唐紹儀不得不佩服龍劍銘當初投資張家港工業區的遠見和魄力。沒有當時的投資,哪裡有今天中國在工業產品和軍工產品上大輸出的局面?短短的幾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本質,就是在工業技術和工業基礎上的發展和強大。眼此啊!一個領導者的眼光,確實能夠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
第八節 簡樸的盛典
1906年4月12日,龍劍銘一大早就被身邊的各色人等搞得頭昏眼花,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原本一再強調的簡樸的登基大典會勞動這麼多的人。反正,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人管,什麼時間裡要到達什麼地方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也有人安排,他,只用在王鏞的指揮棒下象個木偶般瞎轉悠或者坐在那裡講幾句早準備好的話就行了。可越發是這樣的簡單,一貫喜歡自己做主的龍劍銘就愈發地頭暈。
唉!形式啊。都是他孃的形式主義害人!照龍劍銘的想法,在報紙上發表一個訊息,再請各國使節、各地方各民族各部門的代表聚會一下就行了的。可人家王鏞把“國家臉面”這個大帽子一扣,也就把龍劍銘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也許,王賬房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也就是在這1906年的4月12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