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不做變動。也就是說,等皇帝老綰鞠躬盡瘁真的到極限了,五萬萬人才容許他休假……
第二天倫敦的談判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因為德軍在1914年8月後。再次抵近了巴黎,因為俄軍在東方戰線上已經有全線潰退的徵兆。這些。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如博羅西洛夫所能挽回的,他只是將軍,不能變成足夠的物資來裝備他的軍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是他面臨的尷尬。也是協約國面臨的重大危機。誰都知道,德軍未必有能力佔領巴黎,可同盟國軍卻完全有可能摧毀俄國,冬季,是協約國唯一的機會,只有依靠冬季的嚴寒來抵擋住連續不斷象俄國推進的同盟國軍隊。一個冬季,就將決定這場曠世大戰的最終結果。
協約國拖不起了!給他們的時間少到以分鐘來計算。他們必須考慮到中國即使參戰,也要在冬季結束前做好戰爭準備把無敵的大中華帝國國防軍開到前線挽回敗局。
條件?現在還有什麼資格跟中國人談條件?!
1916年11月20日,大中華帝國派協約國總代表楊蘊春和帝國親王秦關在協約國締約書上簽字。他們在這張紙上籤署自己的名字之前,已經在無數份的國際協議中練好了簽字的本領,所以,此時的簽字可謂輕鬆愉快、龍飛鳳舞……
第二十三節 宣戰詔令
倫敦在簽字。北京這裡卻在連夜開會。字一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