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下時間的不同而改變,而促發這種改變的正是垂體。自然條件下,你一旦暴露於陽光之下,垂體就開始分泌激素,這種激素能刺激黑色素細胞大量生成黑色素。但不幸的是,這種調節機制容易受損。垂體能從視神經獲取資訊:當視神經感受到光線時,會向垂體傳送訊號,讓黑色素細胞開足馬力開始工作。由此,你能想到自己戴上太陽鏡後的情況嗎?沒錯,由於到達視神經的光線會變少,所以傳遞到垂體的警示訊號也相對較少,促黑素細胞激素的釋放也會隨之減少,最後導致黑色素生成減少,從而引起更多的面板灼傷。如果你此刻正戴著太陽鏡、愜意地躺在海灘上讀書,那麼拜託,多多愛惜自己 的面板吧!摘掉你的太陽鏡!
遠古時,棕褐色的膚色有助於人們應對季節變換中的陽光照射;但它卻不足以保護留居於赤道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現今,一些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曬太陽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可是他們的膚色卻難以在自然條件下變為古銅色,對熱帶陽光更是毫無抵抗,因此他們更容易發生嚴重的燒傷、早衰、面板癌、葉酸缺乏症及其他相關疾病。這些疾病的後果極其嚴重,在美國每年有超過60 000人被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這是一種生長極其迅速的面板癌。研究資料顯示歐洲裔美國人中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是非洲裔美國人的十倍至四十倍。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我們的面板顏色也逐漸變淺。面板上面是粗糙的黑色毛髮,隨著毛髮日漸脫落,有些地方如非洲,強烈的陽光增加了面板對紫外線的吸收,這直接影響了葉酸的貯存,而它 對產下健康的寶寶又必不可少。於是我們的面板更傾向於進化為深色,因為其中充滿了能吸收光線、保護葉酸的黑色素。 後來一些先祖開始向地球的更北端遷移,那裡陽光照射的時間較短,而且沒有那樣強烈,這時“旨在”阻斷UVB吸收的黑色面板就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照此發展下去,它不是減少了葉酸的流失,而是阻止了維生素D的合成。於是,如何充分利用陽光生成足量的 維生素D成為新的進化壓力,這時淺色的面板更有優勢。在最近出 版的權威雜誌《科學》中提出了一種假說:深膚色人群發生了基因 突變,喪失了生成足夠真黑色素的能力,最終形成淺膚色。
紅髮人以奶白色的面板和雀斑為特點,他們是在以上基礎上的進一步突變。為了在陽光較少且微弱的地方生存,如英國某些地區,當地人需要進化至幾乎完全清除體內產生真黑色素的能力。
2000年,人類學家尼娜·G。加伯羅斯克和地理計算學家喬 治·卓別林對各自所從事的專業進行整合,以找到膚色和陽光間的聯絡。他們的結果終於撥開迷霧重見天,讓人們認識到在同一地區居住了500多年的人群中膚色和陽光暴露量間確實存在一定相關性,他們甚至得出公式計算特定人群中膚色與每年紫外線暴露情況 間的關係。你一定很好奇這個公式是什麼?這個公式就是W=70…AUV/10(W表示相對白皙程度,AUV表示每年紫外線暴露量。70來自於一個研究,它表示如果完全不暴露於紫外線,人體擁有的最白皙的面板能反射70%的光線)。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作用(2)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研究還提示我們的基因庫中存在著大量基因,以確保千年內當人類從一種氣候環境遷移到另一種氣候環境時,他們的後代能擁有足夠黑的面板以維持葉酸量,或擁有足夠白的面板以產生足量的維生素D。
對於加伯羅斯克和卓別林的公式,存在一個例外尤其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它正好驗證了前面提到的規則。因紐特人是亞北極區的土著人,儘管他們接受的日照有限,但面板卻是黑色的。他們為何不需要進化出更淺的膚色,以確保體內含有充足的維生素D ?其實,研究結果出人意料的簡單,他們通常以肥碩的魚類為食,而魚類正好是自然界中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之一。因此無論早餐、中餐,還是晚餐,他們都在不斷攝入維生素D,所以不再需要專門合成這種維生素。如果在你年幼時,老祖母曾強迫你吞服魚肝油,那麼她也在幹著一件和因紐特人類似的事情。魚肝油中富含維生素D,服用魚肝油是預防佝僂病的良策之一。
如果你正在好奇,既然深膚色阻擋了所有的紫外線,那麼它們如何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呢?這真是個不錯的提問。其實,穿透面板的紫外線的確會損壞葉酸,但同時它們卻對合成維生素D大有幫助。進化為深膚色的目的是保護葉酸,但這卻不是一個能隨意開關的過程;就是說,當你需要大量維生素D時,你不能將控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