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陸軍第一軍在佔領暹羅國後的確已是疲憊至極,也的確因為天氣氣候變化,大部分官兵不適應這種熱帶雨林氣候而染病,若不是大明衛生部早已成功研製了奎寧即金雞納鹼這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且批次生產,此刻的第一軍早已因為疾病折兵無數。
因考慮到越到後面雨量越是充沛,戰爭將越發難打,患病率也繼續增加,所以第一軍總兵官常延齡也就顧不得自己的第一軍是疲憊之師而在佔領暹羅國後就立即進入了東籲王朝境內南桑附近。
不過,因為從安南一路打過來,大明軍隊俘虜的當地軍隊已達數十萬,光是第一軍就直接俘虜由暹羅國和南掌國等投降士兵組成的有十八萬之多,是整個第一軍的近兩倍,而這些俘虜現在基本已經成了大明第一軍的炮灰。
為保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以及保持戰力,基本上戰後打掃與戰前運輸都由這些被閹割了的俘虜完成,他們為了活命不得不甘受大明軍隊驅使,且倒斃無數,以自己性命換得了大明陸軍主力部隊較低的傷亡率。
如今到達南桑前線後,大明陸軍第一軍附屬的俘虜兵依舊有十五萬之多,這些士兵神情麻木,體制瘦弱,武器也只是普通的大刀長矛,但在槍炮與饅頭的驅使下依舊走在主力部隊前面。
他隆王倒是沒有想到這些大明陸軍會用這些俘虜來打戰,這樣一來,導致自己失去了數量上的優勢。
大明陸軍現在作戰都喜歡用火炮來一輪齊射,尤其是在東籲王朝無數火器部隊集中並排依據山勢戰列時,用火炮比用騎兵更管用。
如今大明火炮射程與發射速度隨著蒸汽工業的發展早已是非同時代的任何國家可比,且炮彈裝載的黑火藥也幾乎達到了這個世界上黑火藥最好的配比,因而爆炸威力也是極大的。
據聞,如今皇家軍械司正在研製利用硝化甘油的易爆炸性來製造硝化炸藥,甚至還有可能製造出三硝基甲苯這樣的烈性炸藥。
一旦這樣的炸藥製造成功,大明也許只需數百門火炮就能摧毀眼前這二十萬大軍。
就在他隆王的大將莽古傑下令裝填火藥時,大明這邊的火炮已經急速射了過來,數百顆炮彈一輪接著一輪的炸裂在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山地上,直接將整個緬甸(東籲王朝)軍隊炸的是肢體分離,血肉橫飛,而他們所在的那塊高地也頃刻間被煙塵覆蓋。
接著,十五萬俘虜軍就一人拿著一把刀或一干長矛嗷嗷叫著把明軍帶給他們的屈辱與憤怒發洩在這些緬甸軍身上,衝上去就把這些炸的奄奄一息的緬甸軍一頓亂砍亂刺。
在大明主力軍隊的火炮打擊後,這些俘虜兵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拿著手裡刀槍去補刀或者割掉某個部件抓俘虜。
二十萬緬甸精銳主力軍隊不到半個時辰就全面崩潰,在炮擊與大明第一軍俘虜軍的攻擊下死傷和逃亡達十餘萬之多,剩餘八萬主力直接退守永昌。
他隆王知道這個訊息後很是驚訝,他知道大明陸軍很強,但沒想到這麼強。
他一直以為大明陸軍在暹羅等地摧古拉朽是因為這些東南亞國家太過孱弱的緣故,因為他的東籲王國與之交戰國知道這些國家有多麼弱,但他沒想到自己最精銳的二十萬主力居然也在這些大明陸軍面前不堪一擊。
他隆王不知道自從大明進入工業時代後,整個軍事作戰方式早已發生了質的飛躍,他雖然算得上是一個懂得統治國家的政客也有些遠見但到底還是沒法看得更遠,在某些方面的自私與目光短淺比康麻子好不了多少,所以他自以為必勝的大勝利變成了一次大潰敗。
然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他最器重也是緬甸最令人敬佩戰神莽古傑在永昌城竟然不戰而降,八萬緬甸主力也沒做任何抵抗就宣佈投降。
這在國力正蒸蒸日上的緬甸國是不可想象的,他隆王在知道這個訊息後也不敢想象,他不相信莽古傑這樣一個曾經經歷數十次戰鬥的人會不戰而降。
如同原本歷史上的清末後期誰也沒想到僧格林沁會在八里橋敗的如此之慘一樣。
而只有此刻躺在野戰醫院手術室裡的莽古傑自己知道當那比自己火器還要靈敏且準確的火炮傾覆整個永昌城,噴射著無數的鐵疙瘩直接撞開城垣衝進來時給自己帶來的巨大沖擊感,自己無論如何抵抗也無法用血肉之軀去抵抗這些鋼鐵巨獸。
與其被碾壓成肉泥倒不如舍掉命根在餘生看看這些天朝上國的軍隊到底如何能操作著這些龐然大物前進,為何他們的火炮可以直接炸開且還能一炮接著一炮。
因為有大明主力軍隊作為後盾,充當先鋒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