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3 / 4)

小說:重生明朝當皇帝 作者:翱翔1981

將如何面對天下百姓;

再者,他蒙古諸部早已衰落成一盤散沙,以我大明現今之國力,何懼他與建奴聯合!

我大明不是偏安一隅的劉備孫權,既然要收服關外之地,重振國威,遲早都要打這兩股勢力,分開打也是打,一起打也是打,我大明耗得起,他們可耗不起!”

楊嗣昌的一番言論倒是讓朱由校很是觸動,不但是朱由校,即便是在場的禁衛軍各軍總兵官和各邊鎮總兵官都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而孫承宗等文臣也不好再說什麼,陛下既然沒有直接下令懲罰楊嗣昌,就說明陛下是贊同了楊嗣昌的意思。

即便是要打,他們也並不是真的要反對,而且他們也覺得楊嗣昌說的也有些道理,大明即便現在同時與這三股勢力同時為敵,也沒什麼大的問題,最多就是複雜點。

“建鬥,你說說看,如果我們要打科爾沁部,如何打為好”,朱由校突然站起身走到地圖前面來,剛才盧象升的目光一直在地圖移動,對於其他人包括楊嗣昌的話是充耳不聞,朱由校就猜到盧象升估計也打定了跟楊嗣昌一樣的決定,但依照盧象升謀而後動的性格,卻是要拿出一套說服人的戰略後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也正因為此,朱由校選擇問楊嗣昌而沒有先打擾盧象升,這時候,才直接問盧象升如何打。

盧象升作為兵部尚書,對於調兵遣將如何開戰倒也能迅速整理出自己的一套作戰方案,見陛下突然問起,便立即拿著一根粉筆走到地圖前面,以京城為原點畫了兩個箭頭,一個箭頭由宣化直接彎向喀爾喀部然後箭頭直插科爾沁右翼,一個箭頭則直指山海關。

“陛下,如果要打救得徹底打服科爾沁部,以一路直接從宣化出去,從察哈爾和喀爾喀部借道,繞到漠北,堵住科爾沁西逃,一路從山海關出去,以遼陽為據點朝科爾沁左翼進攻,並因此防止科爾沁部狗急跳牆投了黃臺吉;對於從察哈爾部和喀爾喀部借道,可讓遼東經略王在晉去聯絡,據臣所知,王經略這些年與這兩部關係維持得很好,如果再派一名要員帶著禮物出使,再以貿易要挾,這兩部不會不答應;

一路走山海關,可以下旨吳襄部和建奴兒皇帝(按照協定,皇太極可以稱帝,但只能是兒皇帝)勿必堅壁清野,不準勾結叛賊,這樣明著是警告實則是告訴他們,我大明所要針對的是科爾沁部,以這吳三桂和黃臺吉的狡猾必然不會輕易選擇支援誰,因而會故作不知的讓我大明去打科爾沁部。”

盧象升剛這麼一說,就被楊嗣昌搶白,楊嗣昌突然站到了前面來,朝朱由校拱手道:“陛下,盧閣老這個還有可商榷之處,以臣看這一路不必出山海關,一出山海關無論是否打科爾沁,吳襄部必會阻攔,因為他們知道我一旦在遼東加兵對他的威脅肯定會更大,是故,他們肯定會從中作梗!

以臣看,不如直接走海路,然後以淬不及防的方式進攻科爾沁左翼,到時候這吳襄部建奴是支援蒙古也好還是我大明也好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的,為不得罪我大明,甚至只能繼續保持沉默。”

“傳朕旨意,授予兵部添左侍郎、遼東經略王在晉為正使、禮部左侍郎溫體仁為副使,出使察哈爾和喀爾喀部,談論借道一事,立即調水軍北上,準備於津門運輸我大軍去遼東半島,同時宣旨給吳襄與皇太極,著他們協助攻打科爾沁部,否則必施以重懲!”

朱由校的旨意一下達,群臣都表示很詫異,他們第一次發現當今陛下如此膽大,竟然要讓吳襄部和黃臺吉也協助進攻科爾沁部。

如果不是因為朱由校是皇帝,很多大臣都想罵一句:“傻!”因為讓吳襄和黃臺極對科爾沁部動手,這根本就不可能!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宣旨(一)

朱由校的旨意一下,一干重臣也不敢再多言,只能聽從陛下的安排行事。

儘管只是針對科爾沁的戰事,但並不代表著其他各邊鎮的督撫總兵官就能鬆懈,他們也得立即趕回所駐之地,加強防務,畢竟誰也不能確保到時候因與科爾沁部的戰事導致其他蒙古部落不會對大明其他邊鎮發動攻擊。

盧象升、王在晉、毛文龍、滿桂等遼東要員自然也得立即趕回去主持軍政要事,誰也沒有在京城逗留的心思,盧象升和王在晉這兩個遼東大佬心情都不好,而毛文龍和滿桂等地方軍事貴族自然也不會因科爾沁部劫掠遼陽而有什麼好的心情,畢竟所劫掠之財產也有不少是他們的私產。

與此同時,錦衣衛也派出了各路人馬,急速奔向山海關,一路則去向錦州,向吳襄部宣達大明皇帝的旨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