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掉自己的海洋利益。
當然,鄭芝龍這也不過是在欲蓋彌彰,即便他不打出旗號,單從帆船的規模與型別,稍有些經驗的人就能識別出這是哪方的海盜。
……
與此同時,在離東沙附近的一場海戰已經進入了尾聲。
黑色的硝煙濃霧開始散去,破碎的帆船也開始沉入海底,其身影逐漸湮沒於這一望無垠的海平面上。
不過,人的屍體卻因為發脹而開始逐漸露出在海面上,在破碎的木料帆布間散落分佈著,讓人看著很噁心,而一些鯊魚卻很是希望,逐漸朝這裡聚集。
細心一點會發現,飄浮在海面上的幾乎都是海盜的屍體,而南海艦隊的傷亡人員則大都被打撈而起,按照大明海軍學堂的宣誓規矩,除了全軍覆沒,盡皆葬身於海外,不得使自己的戰友漂泊在異鄉,成了魚蝦果腹之物。
反正從之前的北海第一艦隊到現在的南海艦隊都是這麼做的,海戰比陸戰更需要團體協作,戰士的集體主義精神顯得更為重要,而不讓自己的戰友拋屍海面則加強集體主義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即便是顧三麻子也很認真的朝甲板上的烈士們鞠躬。
雖然犧牲的烈士並不多,但這些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訓練出來計程車兵,由於皇帝陛下朱由校有意在南海一帶另闢蹊徑,控制澳門,便將很多北海艦隊的骨幹調撥進了南海艦隊,因而現在犧牲的禁衛軍烈士中很多都是經過大明海軍學堂訓練的複合型兵種,很多甚至還有功名。
但只要有戰爭就會有犧牲,這是不可更改的鐵律,不過在這次海戰中,南海艦隊的傷亡並不高,這也怪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