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

經雲:雖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見。雖信有佛,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闡提。解聖法名為聖人,解凡法者名為凡夫。但能捨凡法就聖法,即凡夫成聖人矣。世間愚人,但欲遠求聖人,不信慧解之心為聖人也。

經雲: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經雲: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飢,皆名大惑。所以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夜 坐 偈 雲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虛,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森羅永珍並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無性即含融,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無去無來無起滅,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歷三千,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摘自《達磨破相論》

渝州華嚴寺沙門釋宗鏡 校刻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具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衣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問曰:云何觀心稱之為了?

答曰: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云何為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為凡,沉淪三界,受種種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

十地經雲: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又涅槃經雲: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瞭,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問:上說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未聖無明之心,以何為根?

答: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慾,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其三毒者,貪瞋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為喻。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著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一切眾生,由此三毒六賊,或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絕,乃能瀰漫,波濤萬里。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眾流皆息。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為三聚淨戒,轉六賊為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

答: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瞋為色界,痴為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問:云何輕重分之為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