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考生的藝術天分和讀解深奧晦澀的電影的能力——要是拿王京的香港搞笑片來考,是個人就能看懂,也沒什麼好分析的。
那邊易青和考生們一進大放,燈一黑,銀幕一亮,全場考生一片譁然。
這電影太熟了,居然是當年給中國人拿了第一尊奧斯卡的小金人的那部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
許多年以後易青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碰上這個片子真是神使鬼差。
電影學院這幫人其實是很自戀的,動不動就拿自己學校老師或者畢業生導的片子來做歷年考試的題目,香港電影和其他地區的電影很少能拿來當專業考題的,百年一遇的事居然叫易青這撥考生撞上了。
第一卷 不是猛龍不過江 第二章 懶人易青(2)
很多不懂行的人,或者不懂裝懂的那種人,分不清影片分析和觀後感的分別。市面上許多人在報紙或者媒體上發表了幾篇觀後感,罵罵導演和演員,然後就影片的故事內容大發一通感慨或者是從什麼邊邊角角的發表一通議論,就自以為很有深度的自稱影評人或者影評家了。
拿《臥虎藏龍》來說,最典型的就是整個社會鋪天蓋地的所謂影評出爐,居然沒有幾個人能看懂這部電影的。
最可笑的是集中的意見都反映在大家認為楊子瓊她們吊威亞的那些場面拍得太“假”——這種意見傳到國外去,易青身為一箇中國人都覺得替同胞害臊,怎麼楞把一部以人文思想為主的藝術片當成商業動作片來評論了?
如果是普通觀眾去注意這些無關痛癢的邊邊角角也就罷了,那些所謂影評人做出一副專家的模樣在那裡指手畫腳,實在讓人噴飯——這些人的水平比考電影學院的這些十八歲考生還不如。
要說易青也確實在導演方面有點天分。他很快就從一個旁觀者、普通觀眾的角度中跳了出來,透過自己一段時間的自學。所以他在導演系一試的那片影片分析中刻意的使自己寫的東西完全跟市面上那種垃圾影評區分開來,儘可能以專業的筆觸儘自己所能的去分析。
易青知道一部電影的構成需要六個基本部門的合作:編、導、演、攝、錄(音)、美(工)。電影學院的導演系也是根據六個方向設定課程的。他就朝著這六個方向做一一評述,然後集中筆墨詳細的分析了一下這部片子的導演語彙。
《臥虎藏龍》這個片子其實拿來當考題是很合適的。無論是固定機位攝影和電腦製作交替的攝影手法還是以中國傳統水墨畫式理念的美術設計;無論是發哥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