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之後定然委任優差(大概就是給個肥缺去撈錢的意思吧?)。而張治公的死守就是為吳佩孚部署的一路援軍和另一路奇襲部隊爭取時間。
吳佩孚的援軍將由直系旗下最精銳的第三師和第六師組成,吳佩孚將會親自統率他們北上解安陽之圍。他估計胡景翼和鄧演達的二十一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堪稱精銳。應該是有膽子和自己的兩師兵擺開來打一架的。不過他們一定想不到……直皖聯軍實際上還有後招,就是他們在山東聊城還埋伏了一支兵,這是皖系的老本,由“三國迷們”(看看北洋第四師超長的軍歌就知道了)組成的第四師和何豐林指揮的第十師。這兩個師會在盧永祥的指揮下在安陽方面開打以後從聊城西進,偷襲二十一師的老巢邯鄲。
大概是為了給張治公打氣,以堅定他的必勝信心。所以英明的吳玉帥在張治公北上之前,告之了他全盤的計劃。結果……吳佩孚沒有算到張治公的鎮嵩軍在半天的戰鬥中便受了重創,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國民黨居然使出了卑鄙無恥的銀彈戰術,在狠狠教訓了張治公一頓以後又送上了五十萬法幣的鉅款
啪的一聲。羅耀國將寫滿了直皖聯軍作戰計劃的檔案扔到了桌面上面。因為收買張治公的錢是羅耀國出的,所以這件事也是由跟隨著他的副官羅順負責操辦的。這份張治公的投名狀自然也是羅耀國先拿到。
對於吳佩孚的作戰計劃,羅耀國的回答是一聲嘆息。國民黨左派的命還真是大。
“真是氣數盡了。這麼完美的作戰計劃,居然被區區五十萬法幣給打敗了……這說明什麼?說明軍閥制度是根本沒有前途的,打敗吳佩孚的不是我們的軍事力量,而是他們的軍閥制度。民國十三年時馮玉祥是這樣,現在張治公又是如此。”
說實話,這份計劃如果得以實施,國民黨左派的那一點兒軍事實力,百分之百是要被人家消滅的。就算是現在得到了直皖聯軍的計劃,以二十一師二萬多人再加上那個很靠不住的豫軍第一師,攏共也就三萬六千的兵力要想打敗直皖聯軍還是非常困難的。
羅耀國拿過一副軍用地圖攤開在桌上面,笑了笑:“現在我們可是要同時面對直皖兩家的精銳了,以咱們這點力量要同時打敗直皖聯軍四個師恐怕是不大現實的。現在的辦法唯有……各個擊破了。直皖兩軍現在是分兩路而來,其中每一路也就在三萬人左右。而我們現在收編了豫一師,總兵力也有三萬六千多人,擊敗其中任何一路都還是有可能的。我的想法是,咱們先南下和吳佩孚指揮的直軍兩個師決一死戰,在打敗他們以後再東渡黃河進入山東菏澤,威脅山東。現在皖系是主力盡出,留在山東的實力有限。如果我們擺出一副要打山東的架勢,估計會令皖系主力回援……然後咱們再東進奪取開封和馮玉祥東西夾擊如何?”
這個計劃似乎是眼下唯一可行的辦法。吳佩孚的兩個師雖然是精銳,可是在民國十三年的大戰中已經損失慘重,重武器大多喪失,因此反而比從東面開過來的兩個皖系師好對付。而且相比吳佩孚,段祺瑞這些人的危險性也要小很多。如果吳佩孚的主力一敗,山東老窩又受到威脅,段祺瑞很有可能會選擇議和,退出直皖聯盟,這樣二十一師和馮玉祥需要對付的就只有直系了,自然也就勝券在握了。
羅耀國的方案一提出,馬上就得到了鄧演達、胡景翼等人的贊成。二十一師和豫一師也立刻就動員起來。當天夜裡二十一師便放棄了邯鄲,全師開到安陽,第二天一清兩個師三萬六千人便要整隊南下同吳佩孚的主力一較高下了。
……
華北的深秋,比起南國,多了一分肅殺。從西北吹來的寒風,這個時候已經呼嘯著南下了,颳得蒼茫大地上一片蕭瑟荒涼。四下望去,只覺得一股慷慨悲歌的豪氣湧上心頭,不過在這股豪氣之中,總有那麼一股淡淡的哀傷。
戰爭打到現在,不知道又流盡了多少壯士的鮮血,又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如果這次是打國戰那還好說,可這偏偏又是一場內戰。歷史上的中華民國便是在這一場場的內耗中漸漸喪失了元氣,就算在外敵入侵亡國滅族之禍即將來臨的時候,這內鬥的勁頭好像也沒有減弱多少吧?
而現在自己穿越而來,似乎就是來扭轉這亂世的乾坤的,至少有半個國家因為自己而停止了內戰,開始了為將來的國難繼續力量的步伐了。至於這北國的亂世,恐怕真的不是自己能夠扭轉的了。誰讓……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呢?總要有個舞臺讓英雄們表演吧?現在一國的英雄都紛紛彙集到了這個縮小了的舞臺之上,因此這北國的亂世就顯得更加混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