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一面則學習鋼廠的建設經驗。石井兵工廠火炮分廠經過幾個月的試製,終於在1924年3月將民13式75mm山炮試製成功。
這款山炮是仿造日本的明治41年式山炮,明治41式以結構簡單,易於生產操作和拆卸聞名,有極易之炮的稱號,而且靈巧輕便,非常適合中國的道路環境和官兵素質,堪稱是最適合中國的山炮。就連石井兵工廠的蘇聯顧問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火炮的確比蘇制的190野戰炮更適合國民革命軍,後者的重量高達1。7噸,八匹馬都很難拉動,在多山的地形里根本沒有辦法作戰。
蔣介石衝著自己身邊的羅翼群微微一笑誇獎道:“逸塵,你做得很好,怎麼短時間裡就拿出大炮了。有你主持軍備部真是革命之幸,黨國之幸。”
“委座過譽了。”羅翼群耳根一紅,有些不好意思了。實際上這門大炮的生產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他才上任幾天啊?這是楊仙逸和劉式淵的功勞。
“校長,職部以為這款山炮正好能替代現在炮兵司令部所屬各團的陳舊大炮,如果上次西南之役中有這種山炮助陣,我們的勝利一定會更加輝煌。”炮兵司令錢大鈞在西南之戰中吃夠了那些“重炮”的苦頭。那些19世紀末的老式火炮重量都很大,比如法國的1897式野戰速射炮有1。5噸重,在雲貴的山路上六匹馬拉著也只能緩慢爬行,到後來他們這些炮兵乾脆給步兵甩在了後面,一路上除了辛辛苦苦的趕路啥戰鬥都沒有遇上,真是窩囊到家了。
“慕尹兄,這些大炮就是我們國民革命軍的制式火炮。”羅耀國在一邊插話道:“這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