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1 / 4)

小說:萬維宇宙 作者:向前

�輝偈怯牧檳兀�

玻爾回答是,人們不可能把世界看成是由許多分離的碎片構成的。在進行實際測量之前,A和B必須看作是單一的整體,即使它們相隔幾光年之遙,這的確是整體論。

科學實驗結果證明了,玻爾贏了,愛因斯坦輸了。幽靈打敗了相對論,也導致更大的悖論,我們所謂真實的世界既然是建立在幽靈的基礎上,那麼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2.貓的悖論

量子幽靈也導致出現更大的悖論,薛定諤提出一個著名的貓論。

設想有一個箱子,裡面有一隻活貓、一個裝有鐳的容器及一個裝有氰化物的小瓶也放在箱子之中,鐳原子會發生衰變,它的發生只能從機率的意義上加以預測。在這個裝有活貓的密閉箱子裡,如果鐳發生衰變,它觸發的訊號能使一把預先定好位置的榔頭落下,打碎小瓶,使氰化物從小瓶之中釋放出來,從而殺死貓;如果鐳不發生衰變,小瓶也不會破碎,貓會活下去。

按照常識,貓是非死即活;但是按照量子理論,由箱子和其中一切物體所組成的系統,是由一個波函式來描述的。所謂波函式就是說這個貓在同一時刻是既活又死,是不確定的,如果我們不去開啟箱蓋去看這貓,那麼它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這種狀態似乎是荒謬的。

薛定諤認為觀察的作用不僅明顯地在現象中注入了一種主觀因素,某個人必須開啟箱子去看這隻貓,而且它也迫使貓不可逆地接受這兩種可能性之一,要麼玻璃瓶完好無損、貓安然無恙,要麼瓶子被打碎從而貓死去。

貓論的核心是:系統狀態本身是不確定的,觀察本身能導致系統從不確定轉為確定。愛因斯坦說:“我不可能想象,只是由於看了它一下,一隻老鼠就會使宇宙發生劇烈的改變。”

這個悖論還可以繼續進行升級,既然我們認同貓是因為人的觀察而被確定生或死的狀態,如果說有一個人去觀察,那麼就會出現波函式塌崩的事情。

如果有兩個人同時去看,比如雲寒和寒雲一起去開啟箱子,假如貓是死的,那如何判斷是誰將這可憐的貓確定為死的狀態呢?是誰殺死了它,是雲寒還是寒雲?如果是雲寒,那麼仍然有個問題,為什麼是雲寒?而不是寒雲?即使你能解釋是雲寒乾的,如果有1萬個人同時觀察,那麼如何確定是誰幹的呢?

這就是大名鼎鼎、威振科學界的“薛定諤的貓”,而這個悖論即使是薛本人也只是堅持有這回事情,至於為什麼,他也搞不清楚,否則他也就不需要與愛因斯坦進行多次論戰了。

3.衍射悖論

光子和電子都具有神奇的波動性,即如果存在兩個縫隙,那麼它就出現衍射現象,即一個電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它能知道有兩個縫隙,而且很規矩地執行衍射理論。

電子的運動稱為電子雲,說明電子的運動是不可以預見的,既然它是不可預見的,那麼它在衍射時又為什麼這麼老實,不抗拒命運的安排呢?這命運又是誰給它們的呢?

結論:波動悖論之所以無法解釋,因為這已經涉及到宇宙本元的特徵,任何不能瞭解宇宙本元神奇特徵的理論,都會被自己的理論所困惑,只有理解宇宙本元的理論才能解開這個悖論之謎。

二、波粒二重

波動兩重性是量子理論的核心,任何物質既是波也是粒子,這是量子理論的基礎思維,也是量子世界的奇特特徵。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光電效應論文,說明光子是粒子,即能量是非連續組成。光電實驗表明照射在固體金屬表面上的光,可以使金屬發射出電子,這些電子的能量不隨光的強度變化而變化,而是隨光的顏色變化而變化。愛因斯坦認為,能量是以微小份額的形式由光線攜帶的,他把這稱為“光量子”。光線的強度越大表明有越多的量子,所以能從金屬中打出更多的電子,頻率比較高的光意味著更大的量子,所以逃逸出來的電子會具有更大的速度。在某一量子尺度下,電子就完全不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而離開金屬表面。

光電效應說明光是由微粒構成的,這原是牛頓支援的一種觀點。光的粒子說早在1678年就已經被荷蘭惠更斯的波動說所取代了。光的波動說看上去是如此優美,它清清楚楚地解釋了一系列光學現象,例如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現象,因此人們不願意放棄。

19世紀楊氏雙縫實驗,當一個光源發出的光,投射到一個開有兩條狹縫的不透明的屏上,這兩條狹縫就像一個二次光源。光穿過它們之後繼續傳播,最後投射到一個螢幕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