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空間能形成較大的量子起伏。
結論:單元宇宙的空間是以量子方式連線而成的,它不是無限可分的。
3.量子時間
什麼是時間?
關於時間有很多定義,在這裡,雲寒定義:時間是單元宇宙物體的空間變動率,即物體的自身變化導致對變化認識的一種引數,不同物體的自身變化不同導致對時間的認識不同。
時間這樣的定義,說明時間也具有量子化,因為空間具有量子化,物體的自身變化也存在最小變化單位,這樣物體的空間變動也有最小變動,這樣就存在量子時間。
時間的量子性表現兩個方面:
一方面時間是非連續性的,時間的流失實際是意識對生命自身空間非連續性變動的一種反映。
另一方面,時間也是分層次,不同生命空間變動率不同,導致對時間的認識不同,即並不存在廣泛的、客觀真實流動的時間。
結論:單元宇宙的時間是以量子方式連線而成的,它不是無限可分的。
4.量子速度
什麼是速度?
一般定義速度是空間對時間的變化率,這樣的定義不是萬維宇宙理論的定義,因為萬維宇宙已經消滅了絕對時間概念,那麼速度定義的基礎也就沒有了。
雲寒定義:速度是單元宇宙物體基於自身作為參照系,看到其他物體空間變動率的一種反映。
這樣的定義實際將時間和速度併為一個屬性,時間是物體對自身空間變動的認識,速度是物體對其他物體空間變動的認識。
當一個人看到其他物體的空間變化,其實他自己也在變化,那麼他是如何感受到其他物體運動速度的呢?
實際他出於自我意識模糊,認為自身的變化是穩定的變化,即他認為自身的時間是均勻流失,所以他觀察到其他物體空間變動的認識是基於自身穩定變化前提基礎上,認為其他物體的變化存在非均勻性變化。
當其他物體的空間變化與人的空間變化一致,人認為是沒有變化,比如地球和人一起圍繞太陽轉,但是人感覺不到地球正在不停地轉動。
當其他物體的空間變化與人的空間變化不一致,人認為是有變化,因此速度的本相是物體對其他物體空間變動的認識,但由於觀察物體自身也變化,導致速度的表相是其他物體的空間變動除以時間這樣的概念。
結論:空間是量子的,時間是量子的,因此速度也存在量子速度,即單元宇宙不存在速度連續變化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量子化的。
微積分是萬維宇宙中的數學,它在單元宇宙面臨的極限速度是有量子速度的,並非是連續變化的,只是這個差距很小,對計算結果影響很小而已。
5.量子意識
宇宙生命論中,談到意識的合成問題,即本級意識是次級意識加權融合的,那麼本級意識實際也存在量子意識問題。
《驚人的假設》書中,視覺意識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現量子意識,如果先出現紅光後出現綠光,這個間隔時間如果很短,人的視覺意識看到的是黃光,就如同這兩種顏色同時閃爍時所看到的情形一樣。
1887年,法國科學家查蓬特爾就發現,長達66毫秒的閃光刺激,看起來並不比7毫秒的閃光刺激持續更長的時間。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埃弗龍就透過用不同方法進行估算得出結論,意識處理週期的持續時間為60~70毫秒。
這說明意識的合成是需要時間的,即人的本級意識是量子化的,是有限連續的,不是無限連續的。意識的合成需要時間,這就說明為什麼人感覺不到具體的細胞和原子的運動。
意識的時間延遲也能證明量子意識理論是成立的:
1976年康胡貝實驗,人們發現了一種很令人注意的現象,在手指實際彎曲之前整整一秒鐘,或許甚至一秒半,從記錄上看電位逐步上升。因此,意識的決定過程需要超過一秒鐘時間才會有行動出現。
1979年李伯特實驗,假定面板首先被觸及,然後在觸覺皮層的對應點加上電刺激。病人感覺到了什麼?如果電刺激是在接觸面板之後的四分之一秒左右開始,則根本不會感覺到面板接觸!這種效應被稱為向前遮蓋,刺激皮層在某方面用於防止正常接觸的感覺被有意識地感覺到。只要事件發生在知覺感覺之後大約半秒鐘之內,它就會被後面的事件所阻止(遮蓋),這作用本身告訴我們,這一種感覺的知覺意識是在產生該感覺的實際事件後大約半秒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