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楷生解釋說:“已經擬好了,正在讓打字員列印。”
聶耳指著歌譜本激動地說:“李經理,你快看周先生寫的這首關於長城抗戰的歌,歌詞真是太好了。”
李楷生好奇地湊過腦袋,頓時看得雙眼異彩連連。這首歌跟《松花江上》不同,後者讓人哀傷而憤慨,前者卻能激起無數國民的鬥志,錄製出來絕對不愁銷量。
周赫煊寫完歌詞,開始照著歌詞寫簡譜,笑道:“李經理,那25%的唱片版稅不虧吧?”
“不虧,不虧,”李楷生喜道,“不過我要讓人改合同了,把這首《萬里長城永不倒》也寫進合同裡。”
李楷生立即離開辦公室,跑去法務部讓人改合同,聶耳則看著簡譜輕輕哼唱起來。
等周赫煊把譜子寫完,聶耳讚歎不覺:“周先生,唱著這首歌,連我都想奔赴前線抗日了。”
“那樣最好,如果所有人都奮起抵抗,中國就必勝。”周赫煊說。
聶耳也是個共黨,去年正式入黨的,他覺得這首歌應該拿回去讓同志們廣為宣傳。
周赫煊把四首歌的詞曲都遞給聶耳,說道:“聶主任,什麼時候可以完成編曲?”
“四首歌的編曲,”聶耳想了想說,“一個星期以後吧。”
民國時候的編曲很簡單,並不像幾十年後那麼複雜,基本上只用最簡單的樂器,不像後世搞得那麼花裡胡哨。
主要還是科技不發達,在各種電子器材發明以前,歌曲錄製都需要樂隊現場伴奏,編曲太複雜的話會出現許多問題,而且還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
這個年代,根本沒有調音師的存在,演唱技巧不過關的歌手,一進錄音棚立馬暴露原形。同樣的,它對歌手與樂隊的配合也要求很高,稍微哪裡出錯就要重新來過,編曲太複雜的歌說不定一個月都無法錄好一首。
周赫煊說:“正好我去福建有些事,一個星期後再回來。”
“期待周先生的演唱。”聶耳笑道。
這年頭的妖孽非常多,周赫煊這樣的“跨界歌王”不算什麼。比如常凱申的智囊、國黨元老、考試院長戴季陶,此人就是玩音樂的高手,不但為中華民國的國歌填詞,還親自給一些“流行歌曲”譜曲。
等周赫煊的這張唱片發行出來,或許會引起轟動,但絕不會讓人太過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