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一般稱為“屈原”或“屈平”。
為什麼又說他字“靈均”呢?
因為屈原在《離騷》當中寫道: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於是人們歷來把“正則”和“靈均”視為屈原的名和字,但這並非他真正的名、字,只是一種詩意的美化而已。
就好像尼采說:“我就是太陽!”
然而“太陽”並不是尼采的真名。
周赫煊的女兒叫周靈均,也無所謂搶先賢的名字,更不怕犯了屈原自殺的忌諱。
由於時間太晚,周赫煊懶得趕回天津,他跟李書華共同前往北大,打算在北大那邊住一宿。
等離開清華園後,周赫煊才說:“北平研究院的合作單位和研究經費,恐怕都還沒有確定下來吧?”
大話被戳穿,李書華的表情有些尷尬,勉強笑道:“雖然還沒確定,但也八九不離十了。每月五萬的經費撥款,教育部承諾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這特麼就是扯淡。
南北邊就快要打仗了,你讓北平和南京共同出錢辦研究院?
周赫煊無奈搖頭,這年頭想做點正事真難啊。不過他不打算摻和,歷史上李石曾靠著自己的努力,把北平研究院辦得風風火火,根本用不著周赫煊來操心。
北平研究院,就是未來中科院的前身!
其在物理和生物領域的實力頗為強悍,兩彈元勳錢三強,便是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的會員(院士)。
只不過蔡雲培和李石曾的派系之爭,一直延續到南北兩大研究院中。
中央研究院的成員主要由“留英美派”組成,跟美國展開各種學術合作,甚至派人參與學習了“曼哈頓計劃”。而北平研究院的會員,大部分是“留法派”,積極和法國的科研機構合作,郎之萬、玻爾等科學家都來北平研究院訪問指導過。
比如錢三強先生就屬於留法派,師從約里奧―居里夫婦。而居里夫婦則跟北平研究院聯絡頗深,甚至連北平研究院的原子研究所,都是在居里夫婦的幫助下設立的(此舉為新中國製造原子彈打下堅實基礎)。
兩人坐著黃包車前往北大,周赫煊瞅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問道:“北大學生還在鬧嗎?”
“鬧啊,從沒停歇過,只不過現在稍微收斂了些。”李書華無奈搖頭。
北大的學生太軸了,組團前往南京請願不說,還組織成立了所謂的“救校敢死隊”、“武力護校團”。以至於中央教育部都被迫做出讓步,承諾合併改組後的“國立平大北大學院”,對外譯名仍舊稱為“國立北大”。
然而學生們還未滿足,由於閻錫山斷掉了李石曾的經費,導致教育款項捉襟見肘。北大和北師大的學生繼續請願,要求增加學校的預算,結果遭到北平當局鎮壓。
此次鎮壓雖然沒鬧出人命,但還是有幾個學生受傷,以致北大和北師大兩校學生通電全國抗議,並舉行大遊行示威活動。
說起來真的很搞笑。
以前只聽說過某某軍閥、某某政客,在權利鬥爭失敗後,通電全國下野的。如今居然連學生們也玩這套,抗議就抗議吧,還特麼通電全國抗議。
李石曾算是玩脫了,學生通電全國抗議這種事情發生,搞得全國人民都知道北平教育是個爛攤子。
南京政府的官員們震怒,下令整頓學風,懲辦為首鬧事的學生。
在政府抓捕一部分學生代表後,北大和北師大兩校學生終於認慫。就在3月中旬,北大總算正式復課了,這時距離北大停課已經有9個多月。
然而復課歸復課,具體情況卻十分糟糕。
學校的教員分為兩派,一派以周作人為首,他們是並校後的既得利益者,強烈支援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另一派則把李石曾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李石曾的教改是在亂搞,而且還沒能力給他們正常發工資,拖拖欠欠跟北洋政府沒啥區別。
李石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淨化學校環境,避免教育和學術官僚化。從這一點來看,他的教改非常失敗,本來還算團結的北大教授,現在被生生弄成了公開敵對的兩派。
倒是沒有政府官僚來管學校了,但教授們自己卻鬥爭起來,這還能安心治學嗎?
來到景山東街時,李書華做東請客,找了家街邊小飯館坐下。
剛走進去,便有人認出周赫煊。
那是幾個北大學生,看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