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羅斯福實在是被三個盟友拖得沒辦法了,才被迫選取折中地點。畢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埃及處於中國、英國和蘇聯的中間區域,誰都不會感覺掉了面子和氣勢。
按照羅斯福的原定計劃,開羅會議應該有四國首腦參加,他把斯大林也算進去了。
但斯大林死活不幹啊,因為蘇聯和日本簽署了中立條約,而日本和中國又處於戰爭狀態。於是乎,在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又不得不安排了一個雅爾塔會議,專門討論跟蘇聯有關的戰時和戰後問題。
常凱申對開羅這個地點很滿意,他問道:“因史迪威的問題,中國關係一再惡化。若我參加首腦會議,必然在某些問題上跟羅斯福產生分歧,這樣會不會讓中美關係更加僵硬?若我不拒絕羅斯福,豈不是又無法為中國爭奪利益?明誠認為這個情況該怎麼解決?”
“該爭取的就爭取,羅斯福不是小孩子,他會顧全大局的。”周赫煊道。
老蔣對參加盟國首腦會議一直不熱心,甚至美國都把會議地點定在開羅了,他還是不想去。這種情況讓羅斯福極度無語,只能像哄小孩子一樣哄老蔣開心,特別提出在《莫斯科宣言》上讓中國列名,老蔣才終於高興了——其實《莫斯科宣言》是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的結果,跟中國屁關係沒有。
除了害怕中美兩國關係繼續惡化以外,老蔣不願參加首腦會議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老蔣感覺中國被英國遺棄、被美國蔑視、被蘇聯嫉妒(老蔣原話),就算去開會,也只是當陪襯,給人做嫁衣,頂多能獲得國際四巨頭之一的虛名。
二是老蔣認為自己不適合搞外交,沒有熟練的社交手腕。他曾在一次外交活動中搞砸,遂告誡自己:“今而後,務必少見歐美人員,非萬不得已,不可接見,更不可常見。以餘之粗直短拙,應藏而不露,為國自重也。”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常凱申不願參加國際首腦會議,都暴露了他短淺的國際視野。
只出力打仗,不開會分贓是什麼鬼?
換成別國的領袖,哪個不是興高采烈前往,恨不得在會議上多弄些好處。就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好處,就算是暫時沒實力得到手的好處,那也應該在國際檔案上先定下來。
而老蔣選擇的是逃避現實,若非羅斯福前後五六次邀請,開羅會議上根本沒有中國面孔。
聽周赫煊這麼一說,常凱申表示很為難:“中國之緊要,是奪取抗戰勝利,因此不能太過得罪英美。但我作為中國的領袖,又不能出賣國家利益,在港九等問題上,肯定是和丘吉爾談不攏的。爭又爭不來,又不能不爭,這該怎麼辦?唉,還是中國自身的實力不夠強啊,否則何必看別國的臉色。”
周赫煊問:“羅斯福總統已經邀請幾次了?”
“這是第三次,”常凱申說,“本來我是不願去開會的,但再拒絕,恐怕羅斯福也會惱怒。所以,我才請明誠來商量一下。”
周赫煊笑道:“羅斯福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請中國領袖開會?這說明中國戰場,在整個世界大戰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是中國的底氣,這也是委員長你的底氣。反法西斯戰爭是必勝的,所以這次會議的重點,是如何爭取中國的戰後利益!”
常凱申在周赫煊面前說了實話:“我就怕又來個凡爾賽。”
“就算是又一個凡爾賽,那對中國也是有利的,至少我們在紙面上贏得了利益。”周赫煊勸道。
常凱申又說:“我與丘吉爾關係惡劣,關於港九問題、西藏問題,恐怕根本談不攏。這個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可能是因為周赫煊的名氣實在太大,也可能是周赫煊這些年寫了100多篇國際時政論文都成為了現實,所以老蔣非常相信周赫煊的國際眼光,這才迫不及待的把周赫煊招來商量。
周赫煊想了想說:“關鍵在美國。”
“港九和西藏問題關美國什麼事?”常凱申完全搞不懂。
周赫煊笑道:“等戰爭結束,英國必然失去世界頭號強國地位,而美國則會成為新的霸主。美國為了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那麼肯定要對英國下手,比如迫使英國放棄某些殖民地。委員長你感到為難的港九和西藏問題,其實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巴不得英國對中國做出妥協。所以,你只要表現出支援美國戰後策略的態度,相信羅斯福會全力幫你的。”
“羅斯福真的會幫我?”常凱申表示懷疑。
在抗戰期間常凱申的日記當中,他對英美等國的態度,是自卑而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