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 甩鍋(1 / 2)

小說:民國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鈞

張大千當天就離開莫高窟,只帶著兒子和侄子,由幾個士兵護送去瓜州。他打算發電報給老朋友于右任,請于右任去教育部弄來批文,然後再派人送到敦煌這邊,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周赫煊也只帶著孫永振前往瓜州,而且還親自開車趕路——張大千坐副駕駛位,孫永振和幾個士兵坐在車斗裡。

張大千剛開始不願說話,後來實在憋得慌,主動開口道:“教育部批文很快就會送來,到時候你別攔著我。”

周赫煊說:“張先生,我在洞窟裡看到那些明代壁畫,人物的面板都變黑了。你把晉唐壁畫暴露出來,再過幾十年,那些色彩鮮豔的唐畫也會變成黑色。你猜未來的遊客會怎麼想?他們肯定會以為,敦煌壁畫就是那個顏色,中國人的壁畫毫無色彩感可言。”

張大千冷笑道:“還幾十年後,誰想得了那麼遠的事情?你看清朝到現在也才30年,敦煌壁畫被破壞成什麼樣子了!我要是不趕快臨摹下來,幾十年後敦煌壁畫還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

周赫煊道:“考古發掘需要國家支援,現在正是民族危亡之際,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

張大千搶著說:“所以我才自己出錢發掘保護!你以為我花那麼多錢買顏料僱人,是吃飽了撐得慌嗎?”

周赫煊感慨道:“張先生,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亂世是很不幸的。對於古老的文物和藝術,最好是能保住它不被破壞,至於更進一步的發掘和研究,應該留給未來的子孫後代。我很喜歡林徽因先生對沈從文說的那段關於考古的話,她說:‘我們太平時代的事業,現時談不到別的了,在極省儉的法子下維護它不死,待戰後再恢復算最為得體的辦法。’對於敦煌壁畫,也應該是維護它不死,而不是以極端手段進行研究。”

“話不投機半句多。”張大千直接把眼睛閉上不說話了。

兩人來到瓜州電報局,周赫煊微笑道:“張先生請!”

張大千也不客氣,對發報員說:“致電重慶最高國防委員會於右任:髯翁臺鑒,現壁畫研究已步正軌,因遭周明誠及中博院阻攔,須求教育部批文一份,務必託人早日送至敦煌。弟大千敬上。”

發報員聽說是給最高國防委員會致電,連忙噼裡啪啦一通操作。

張大千讓出位置冷笑:“周先生請吧。”

周赫煊對發報員說:“致電重慶《大公報》,就發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a,署名周赫煊。”

……

于右任剛剛在大西北轉了一圈回重慶,他在遊覽成吉思汗陵的時候,還即興做了一首愛國散曲《天淨沙·謁成陵》:“興隆山畔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

不得不說,于右任這首散曲寫得讓人拍案叫絕,直把馮玉祥的詩詞甩出幾個銀河系。

張大千直接把電報發到最高國防委員會,擱古代就是八百里加急,電報內容一個小時不到就送去于右任家中。但周赫煊那邊的速度也不慢啊,因為《大公報》有自己的電訊室,分分鐘把老闆發來的電報送去周公館。

于右任正在和老朋友喝茶聊天,耽擱了好幾個鐘頭才去找陳立夫。他面子大,一路都不用通報,直接就找上陳立夫本人。

陳立夫連忙起身迎接,熱情笑問:“什麼風把髯翁吹來了?”

“西北風,”于右任說,“張大鬍子在敦煌考察壁畫,需要開一份考古批文,麻煩教育部通融通融。”

陳立夫臉色的笑容頓時僵住,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封信,遞給張大千道:“髯翁,不是我不肯幫忙,你先看看這個。”

周赫煊在離開重慶之前,就寫好了三封信,根據不同情況讓崔慧茀交給不同的人,最壞的打算是直接告狀到老蔣跟前。

給陳立夫的那封信很簡單,先是強調了一番敦煌壁畫的寶貴,又指著張大千肆意破壞文物。信的結尾,周赫煊隱隱威脅陳立夫,說一旦教育部批准張大千發掘敦煌壁畫,那麼他將專門寫本書紀錄此事,一切惡劣後果都將由教育部承擔,說白了就是讓陳立夫來背罵名。

周赫煊是什麼人?

國際知名大學者啊,而且還是正經的史學泰斗。

如果周赫煊專門寫書痛批敦煌文物被破壞,那後續影響難以想象,說不定百年後都還有人戳陳立夫的脊樑骨。

于右任把信讀完,臉色陰沉道:“一派胡言!”

陳立夫勸道:“髯翁,你最好也別摻和進去。否則周赫煊一怒之下,把你也寫進書裡,您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