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親自填詞創作的,重慶大學的校訓也出自他之手。
李宏錕笑著說:“乾脆請周先生去做教授算了,有他在重慶大學坐鎮,肯定能吸引來不少學子和老師。”
胡庶華捋著鬍子搖頭:“周先生常年奔波在外,哪有時間做教授啊,他在北平的課還沒上完就跑了,清華歷史系學生都在罵娘呢。”
“哈哈哈,罵得好,哪有這樣做老師的。”李宏錕大笑。
前面兩人聊得起勁,範哈兒在後面卻很不自在。他大老粗一個,跟文化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不像李宏錕還讀過黃埔軍校。
翻過山頭,李宏錕驚訝地說:“咦,那面什麼時候多了一條馬路?”
“應該是周先生出錢修的吧。”胡庶華猜測道。
其實根本算不上馬路,就半山腰闢了一條泥石路,只有四米多寬,勉強能夠讓汽車通行,連通了周公館和李子壩老街。這路遇到下雨天就悲劇了,各種泥濘難走,汽車只能被抬著走。
眾人來到周公館的後大門——正大門臨江,很快就被傭人迎接入內。
到了裡頭才發現,周家已經有客人了,重慶警備司令李根固正在此做客,他過段時間也要搬來李子壩。
大家見面了又是一陣寒暄,範紹增有些後悔不該來,今天遇到的都是冤家對頭。
胡庶華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周先生,我想聘請你擔任重慶大學榮譽教授,月薪100元。每年只需到校做三場學術講座,一場公開演講,還請不要推辭。”
既然已經定居重慶,周赫煊也想跟當地搞好關係,他笑道:“月薪一百就不用了,學校經費也不寬裕,象徵性的給1元錢足矣。”
“這就是答應了?”胡庶華有些意外,他沒想到周赫煊這麼好說話。
周赫煊笑道:“胡校長別說我誤人子弟就行。”
“周先生謙虛了,”胡庶華拿出幾張宣紙,說道,“這是重慶大學新立的校訓,還請周先生不吝墨寶。”
周赫煊提起毛筆有些為難,他擅長的是行書,而重大的校訓明顯用楷書或隸書更適合,行書顯得太過輕佻了。琢磨構思一番,周赫煊硬著頭皮用行書寫下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周赫煊題。
“灑脫而不失穩重,飄逸而不失氣度。好字!”胡庶華捋著鬍子頷首讚歎。
“見笑了。”周赫煊謙虛了一下,其實心中特別得意,他練字已經快十年了,自信不輸給許多民國的書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