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斯人決戰!
這樣看來,萬尼烏斯是集合了一支非常龐大的軍隊,並且有了必勝的把握,才率軍前來和塞姆諾內斯人決戰的!
“我們可以出五千人參戰。”說著,老查理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剛搬過來,要是抽的人再多,今年秋天就有危險了。”
不等萬尼烏斯回答,朗巴底人的長老也一臉認同的點頭:“我們朗巴底人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數量了——我們的人口比弗拉克人還少。”
“那我就多謝了。”儘管和自己預計的兩萬人相比少了一半,但出於不想許諾“如果你們糧食不夠,我們給”的目的,萬尼烏斯並沒有討價還價,而是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
005 山精的偉力山
…
從弗蘭克人和朗巴底人那裡各得到了五千援軍,並毫不客氣的搜刮了一堆標槍箭矢,萬尼烏斯帶領著他的七萬大軍直逼塞姆諾內斯人,在離塞姆諾內斯人的宿營區不到半天路程的地方紮下了營壘。
因為研究過萬尼烏斯留下的營壘,塞姆諾內斯人也開始修建有著完善防衛設施的營壘。
儘管並沒有改良過的專用土木工具,但塞姆諾內斯人經過了長期的研究,也已經把營壘修築得有木有樣。
之後,面對萬尼烏斯的步步進逼,塞姆諾內斯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連萬尼烏斯麾下軍隊在營外叫罵都得不到任何回應。
這種情況讓萬尼烏斯一頭霧水,直到隨軍的朗巴底祭祀為他揭曉答案。
一切都是因為神意——就好像我大天朝的古人一樣,rì耳曼人雖然沒有什麼老黃曆,但在遇到重大事務之前,也是要先問過神意的——而和萬尼烏斯作戰顯而易見是件大事,塞姆諾內斯人必然是問過神意了。
而神意的結果,不必多說,自然是不允許他們現在就和萬尼烏斯作戰。
按照祭祀的說法,神意往往是晦澀難明卻靈驗無比的,如果不能正確的解釋神諭,或者明明得到了jǐng告卻非要逆神行事,就會招到可怕的下場。
不過,對於這一點,萬尼烏斯毫不在意——開玩笑,現在他的腦袋上就頂著四個大神的標誌呢。
在萬尼烏斯看來,塞姆諾內斯人在等的。恐怕不是什麼神靈許諾可以獲得勝利的rì子,而是來自族人的新的援軍——畢竟,塞姆諾內斯人的實力還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想要集合起壓倒xìng的優勢兵力碾死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種情況下。儘管朗巴底祭祀建議自己先獻上貢品,請教神諭,然後再做決定,萬尼烏斯還是決定立即進攻。
這一決定理所當然的受到了梅洛瓦、希洛克和朗巴底軍隊統帥的反對——眼下塞姆諾內斯人的營壘周圍扎著尖銳的鹿角,有著寬深的壕溝,還有一人多高的堅固護牆防衛,強行攻擊的話,顯而易見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他們看來。即便是擁有兩倍甚至三倍的人數優勢,要拿下塞姆諾內斯人的營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目前聯軍比起塞姆諾內斯人只多了一萬人呢?
但是,使兩個部族的首領感到驚訝和疑惑的是。*同為部族軍,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居然完全沒有反對意見——儘管他們都看到了萬尼烏斯頭頂所戴的鐵冠,但卻並不知道這鐵冠所代表的意義,而對於萬尼烏斯正式加冕rì耳曼諸部族之王,並且得到戰爭議會全體加盟部族血誓擁戴的事情。也一無所知。
這種情況,正是萬尼烏斯刻意強調所造成的結果——在萬尼烏斯看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才是硬道理——如果自己加冕為王的訊息過早的洩露,除了可能會導致弗蘭克人與朗巴底人的倒戈。並讓反對自己的部族之間抱得更緊之外,還可能招致周圍的民族和國家的敵意。對自己並不是什麼好事。
對於兩個部族的反對意見,萬尼烏斯並沒有嘗試使用政令或者威勢強壓。只是表示希望他們能夠率領軍隊在塞姆諾內斯營壘北方埋伏,伏擊那些從營壘裡逃出去的敵人——而如果是從北方來的援軍,兩個部族的聯軍則有權利視情況選擇是攔截還是撤退。
這一安排使兩個部族的首領們都安下心來——只要不必被趨勢著強行攻擊營壘,在樹林裡設個埋伏,殺殺逃兵什麼的,看起來還是很輕鬆的。
而兩個部族的軍隊合併起來向北進發的同時,萬尼烏斯將阿累夷野戰軍團和巴斯塔奈野戰軍團也派了出去——他們的任務,是在塞姆諾內斯營壘的西方做出進攻的姿態,阻止塞姆諾內斯人從西方逃竄。
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