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一次,雖然他的軍中沒有了馬其頓戰俘,卻多了一千多小孩,行軍速度依舊快不起來。
結果,等他到達了馬克曼尼人的要塞時,馬克西姆那邊竟已經有訊息傳來了——羅馬人派來了使節,並且帶來了大量的馬克曼尼俘虜,準備和他商談交換俘虜之事。
這個訊息自然在馬克曼尼人中引起了一陣喧囂,讓原本多少有些忐忑的馬克曼尼人心裡踏實起來——按照萬尼烏斯所提出的一個換兩個的換法,怎麼著也能換回萬把人,就算有一半青壯,也有五千多戰士,再配合上護牆壕溝,也足以自保了。
而萬尼烏斯順利回來,也讓馬克曼尼人又鬆了一口氣。
以往哥俤尼人總是想著衝出山溝,找塊肥沃的土地定居,為此也沒少和馬克曼尼人發生衝突。敗給羅馬人後,要說馬克曼尼人不擔心哥俤尼人趁著馬克曼尼人實力大損的時候殺出來,那絕對是撒謊。
可是眼下,萬尼烏斯成功的使哥俤尼人也加入了他們的聯盟,在增強了聯盟實力的同時,也使馬克曼尼人不必再擔心北方的安全——兩個實力都不咋樣的部族,能夠達成和平協議,得以集中力量對付更加大的危險,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而另一方面,在發覺哥俤尼人毫不遲疑的交出了自己部族幾乎全部的小孩之後,馬克曼尼人對於交孩子這事也有了新的看法。
原本,在馬克曼尼人看來,所謂的萬尼烏斯大學,不過是萬尼烏斯在向他們要人質的手段而已。因此,馬克曼尼人按照交人質的方式,十九個部族的首領、長老的家庭分別交出了一個自己的孩子,湊了百來人作為人質交給萬尼烏斯。
但現在,在看到了哥俤尼人的做法之後,馬克曼尼人便開始慎重的考慮“萬尼烏斯大學”的事情——按照他們所知道的情況,這所大學裡已經有了“萬尼烏斯軍事學院”、“萬尼烏斯農學院”、“萬尼烏斯醫學院”三個學院了——顧名思義,這三所學院將分別培養戰士、農夫和醫師,並不只是收容人質而已。
於是,一群馬克曼尼新首領合計了一下,於是又從武士階層的家庭中選出了一批孩子,也湊了千把人,一併交給萬尼烏斯——即便別的都不考慮,在幾個部族都在萬尼烏斯手下混的時候,顯然哪個部族對萬尼烏斯更支援,能夠得到的照顧就更多,就算馬克曼尼人覺得不能把全部家底都交到萬尼烏斯手裡,至少大面上也要和別的部族差不多才行。
這樣,萬尼烏斯這邊一下就多了兩千個嘰嘰喳喳的小孩。
頭疼了一陣之後,萬尼烏斯率領軍隊回到了自己的秘營,將小孩子們全部丟給了奧維尼婭,並且讓她等馬克西姆交換完俘虜回來之後,就把自己偷偷留下的這些羅馬人的軍事工程師和這些來自兩個部族的小孩一併帶回rì耳曼青年公社。
同時,萬尼烏斯派遣馬克曼尼使節去給馬克西姆下達新的命令——本來,他認為要解決哥俤尼人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搞不好還要真刀真槍的打上一仗,而等他的軍隊回來的時候,馬克曼尼戰俘交換的事情應該已經辦妥了,但是現在他提前回來了,那麼他之前的計劃難免也就要有變動了。
給馬克西姆的新命令很簡單——將馬克曼尼戰俘虜換回來之後,立即讓他麾下的戰士全部結婚,之後把他們的妻子交由奧維尼婭,和孩子們一起回到rì耳曼青年公社,而馬克西姆則立即帶著戰士們進入阿累夷人的地盤和自己匯合。
而另外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就是糧食的問題——萬尼烏斯派遣使節回到美因茨找自家老爹,將目前馬克曼尼和哥俤尼的局勢講述明白,希望美因茨人能夠運一批糧食接濟馬克曼尼人——畢竟,等交換俘虜結束之後,馬克曼尼人人口增加,現有的糧食就未必能夠幫他們支援到來年了。
除了向美因茨諸部族要糧食之外,萬尼烏斯也讓使節向諸部族首領講明戰爭議會的存在和作用,並且順便把哥俤尼人和馬克曼尼人代表一併派了回去。
之前的rì耳曼爺們槍加盟諸部互不侵犯誓約是一個相對鬆散的聯盟,而戰爭議會則緊密得多,想要擴大戰爭議會的影響,只靠馬克曼尼人和哥俤尼人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等自己幫了阿累夷人,打敗了巴斯塔奈人,並讓這兩個部族也加入了戰爭議會之後,戰爭議會就初具規模了。這個時候,美因茨人、特里爾人再和巴達維、鄧科德里、烏西彼得斯、卡狄人一起加入戰爭議會,自然撈不著太多好處,甚至有可能面對已經結成利益同盟的馬克曼尼人、哥俤尼人、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
雖然理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