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3 / 4)

小說:苗山風雲 作者:辛苦

去的門走進他的屋裡。

大爺屋裡很黑,天氣本來就陰沉,老漢見阿朵繫好馬進來了,熱情地端椅倒茶,阿朵哪裡敢讓老漢招待,只是稍作片刻,她還得趕緊去山上道觀裡檢視,於是將馬背上拿下來的乾孃袋和鳥銃以及鳥銃的鐵珠子袋子一併請老漢代為保管,懷裡的火藥和親兵給的信札沒有拿出來,只是掏出五銖錢,付給老漢,老漢不肯收下,可是阿朵一說老漢老妻不是生病,就當抓藥的錢好了,老漢這才手下,倒是歡喜。阿朵將火藥等緊要之物品裝進乾糧袋裡背起來,信札仍然放在懷中,再請老漢帶進去拜見了好漢生病的妻子,老妻像是得了四肢麻痺症,癱瘓在床上不能在下地行走了,身體也很虛弱。呆在床上每日孤獨沒有人陪伴,倒是很喜歡見到阿朵說話,阿朵只能簡單問候幾句便出來,倒不是怕她此時就認出自己也是女人,只是得要趕緊到道觀裡去。

老漢姓彭,彭老漢見阿朵隻身想去山上走走,也不好阻攔,只是表示了擔心,阿朵反正身材結實,倒是不怕的伸手握拳,表示不怕,實在是騎馬久了,很需要走動一下,老漢告訴阿朵走橘子樹後的小道上去可以到山頂,但是阿朵既然不怕,那就走正道進入為好,道觀裡年久失修,倒是沒有圍牆了。阿朵詢問老漢,道觀裡不是有秦人撐腰,怎麼還會年久失修呢,老漢說到,成都現在青壯男子少,像他們家裡和村裡的青壯男子,早都逃難去了,留下來的都是和他一樣,有老妻不能逃難這樣才留下,道觀裡的道士,他們還沒有到秦兵幫助修建給撐腰那個份上。

阿朵心想回頭晚上還得多請教老漢成都府城裡的情形,倒是正好。楊春巴和楊夏簞都是願意跟來的,可是就算楊春巴不生病,阿朵也不願意帶著她們到成都來,實在是真的不能捲入戰場,只能在後方修養生息的。

暫別老漢,老漢進屋去照顧老妻了,阿朵乘機走進橘子林,樹上還接著不少橘子,看起來採摘過但是還沒有采摘完,心想採摘橘子正是道觀裡的道士命令老漢這樣村裡的老人乾的活吧,老漢說他們有二十幾個人,其中一個必定是李秀道長了,聽起來這裡很像李阿或者姚興設立的一個聯絡站,不時有秦兵氐羌人來到這裡。老漢這樣的人不可能知道他們聯絡一些什麼,反正阿朵覺得大都是和晉兵打交道,也負責著監視晉兵中派來的探子了,必要時候捉拿送給成都府城裡的大人,作為回報除了佔據道觀或者別的來得到利益。這裡倒是一片好地方,因為成都平原上附近經常鬧水災,鬧水災的時候,就是這些地方重要的時候,因此也很是能夠掌握民情,如果這些道士是上進的,卻能夠給秦國人裡向呂光大人提出好的建議,在水災來到的時候體恤民情。聽老漢說,這裡是西坡,西坡上比東坡上地形更加有利,可是現在倒轉過來了,西坡上沒有青壯種田了,只有秦兵再次牧馬放羊,這個村落正好是西坡上的不向陽的一塊地,所以還容許老漢再次繼續棲息。西坡別的地方,駐紮大量的秦兵騎兵,這一點倒是李焉那裡告之過的,到此遇上秦兵騎兵的可能性很大,那就要主意小心了,還要爭取能夠打聽到秦兵的更多作為來。

龍泉山東坡上聚集著一些農民,可能是秦人監管下耕種的,秦人不可能不需要種田,只是此地實在是不需要牧馬放羊的,周圍的山地多到哪裡去了,這裡陳兵只是因為覺得怕成都不安定,所以浪費了一個極好的提供農家棲息耕作的地方。

氐族人羌族人,都是中華民族裡最古老最重要的民族之一,阿朵自己都是一個苗族,不存在對氐羌族人歧視的道理,雖然面對的是兵而不是民,可是這些士兵就沒有父母兄弟的麼,一樣是人,只要是精誠所至,就能夠和大禹治水李冰治水一樣成功,阿朵並不在乎被秦兵發現,不過是要等到她監視過李秀之後,黃小芸導遊沒有不知道的道理,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正是四川的旅遊品牌目的地之一九寨溝所在,至於阿壩自治州的羌族來歷,阿朵曾經學到過,阿壩自治州是公認的羌族主要定居地之一,如果地震是間歇期間爆發的,有一定的時間段,而鄧景說的涼州地震,正是東晉羌族人駐地發生的一次古老地震,恐怕是地震導致了出現無數災民,這些災民如果秦國不能安置,的確有可能大量加入到秦國秦軍軍隊中來,這麼就出現秦國軍隊沒有晉國軍隊那樣單純的為政治服務,而是的確帶有民族被迫遷徙的形勢。如今阿壩自治州的羌族人和東晉時代的羌族人,可能有一定的祖先與後代之間的血緣關係,但是這個年代的阿壩州不一定會為羌族所生息,倒是正有如洪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入到成都平原上來,導致了民族之間發生衝突,李焉這樣的第二代蜀漢人和秦國氐羌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