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人們游泳捕魚和遠洋航行,遠洋航行又是分為水面航行和潛水航行。海洋裡也有島嶼不是,就算孤島也是島嶼,島嶼上還能有山,有高山有低山和山丘,還有一些能夠種植莊稼開墾田園的地方,再就是城市,把工商業放在自己建立的一個個高山建築的城市中。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戈大陣 '本章字數:3112 最新更新時間:2011…01…01 15:44:50。0'
這年頭任何衙門的大門口都不是放的石獅子。刺史府大門門外一個轅門,也不是有後來轅門樣子,同樣很大並且盤龍抱柱富麗堂皇,轅門是由四根合抱木頭柱子支撐,一個大口左右各自一小口,大口走的是皇帝車馬論語輪輿,要能夠頂著皇帝的攆輿透過,所謂攆輿,就是皇帝出行時候用的儀仗隊了,就像輪船過橋一樣設計上考慮透過輪船的桅杆。
轅門到朱漆大門有一段距離,大約三百米。三百米後面的正門才是掛著將軍府的門匾,呂光本來已經在正門掛上自己的將軍名號,可是他自從掛上以後感到如坐針尖坐立不安,裴元略到成都之前他令人取下來了,正門上過去是益州刺史府五個大字,又早就在呂光來到成都之前給取來下。
取下原來周仲孫的門匾的是呂光前面的秦國大人,可能是鄧羌,也可能是左靠才對阿朵說的楊安。轅門的氣度足以說明成都古代的城市化規模,轅門是一百年前蜀漢政權手上建立的,裡面當然是劉備父子當年做皇帝時候的皇宮,皇宮裡的房屋瓦舍大都早已不是原來模樣,只有這氣派的轅門說著一百年前曾經有過的一段消亡的歷史,根據左靠說,他家住的地方原來就在皇宮牆外,成漢李姓政權後來的皇宮超出了現在刺史府裡面的蜀漢皇宮的範圍,把宮牆一直擴大到左靠家那一帶,李姓政權是那樣的奢侈,以至於他們被晉朝的桓溫取代的時候,百姓們憤怒地將李姓政權的皇宮燒燬大半,現在留下的只是一些影子罷了,既有劉姓政權也有李姓政權的影子,這道轅門經歷了百年以上的風雨,從被晉國奪取到現在被秦國佔據,便形成了依舊在原址建立衙門的樣子,阿朵這一來到轅門外一看就明白,刺史府分明就是遺留下來的皇宮。
遠遠地看著轅門內,都能夠看到兩邊各自一排石頭雕像,這些雕像不是獅子造型,造型不是龍虎而是一些古代惡獸,比如獫狁、狴犴,都有一個特點,帶著毛犬旁的已經變得生僻的漢字,不是生活在古代皇宮地區的現代人如今很難知道它們的名字和含義,都是一些什麼樣子的玩意,是辟邪還是鎮惡,辟邪是出於寄託或者迷信,鎮惡則是哄騙百姓,自己是惡人還能鎮惡,那是憑空地捏造出來一些已經不存在的野獸來唬赫老百姓。另一種說法說得更加委婉動聽,皇家的威儀需要古代神獸來保護,因為百姓不能接受神獸還是惡獸,兩者都不能接受,這些石頭神獸很快就發揮了用場,它們其實有些已經損壞,有時間進去參觀的觀光客可能揣摩得出來裡面的皇宮大殿也是一樣,皇宮的建造標準已經失去,現在只有一個刺史府的標準,能夠留下多少遺蹟屬於刺史府到任者後來的需要。這些惡獸或者神獸很快派上用途。
轅門外豎立了二十多個秦國士兵,這幾日刺史府中有事,臨時加派了一半站崗的守衛排成兵戈大陣。門口一片肅穆,就像嚴打之後的市面一片清靜,平日裡就沒有百姓敢於在刺史府外喧譁吵鬧,這幾日更加不敢。寇謙之和阿朵各自背上一支鳥銃,火藥和發射的彈頭??鳥銃的彈頭是鐵珠,彈藥和彈頭分開的,彈藥彈頭也是各自攜帶一半,這是阿朵要求的,為了以防寇謙之不能做到吸引注意力為阿朵開道的任務,那麼阿朵就得做好他們二人只要有一個人闖進去也要走到呂光面前的準備。阿朵認為自己能夠走到呂光面前,呂光要是即將離開成都,送給他是有必要的,而這樣很不友好地送的方式同樣和鳥銃一樣重要,就是要讓呂光在感受到威脅的時候送上鳥銃,達到讓呂光重視的效果,在阿朵心裡,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和滿清朝代最後的腐朽沒落時候的與百姓為敵是一樣的,甚至秦國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時代總是進步的,沒落的滿清比起一千多年前即將沒落的秦國可能還健康一些,滿清最後都已經十分惡劣冥頑了,不能指望等著呂光好好地答應說你們將貢物送上來。阿朵這是在挽救秦國啊,又不是為了挽救呂光,挽救秦國已經可能是李焉隊伍和他們部族的一個需要,至少得要搞清楚秦國是否值得挽救。
一次嘗試,一次拿性命做的嘗試。寇謙之上前在轅門大口外找上守衛,阿朵緊隨其後,守衛不等寇謙之靠攏就大聲喊話,不許寇謙之到面前,這個年代,普通百姓要想求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