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兩扇門、一個女人和一塊甘蔗田,魔鬼會來關照的。(委內瑞拉西班牙語)
通姦的老婆需要家裡有兩個入口。(庫爾德語及猶太語)
然而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男人們也得到建議,要全心全意對待自己的妻子——他們唯一合法擁有的大門、入口和房子,正如一則漢語諺語所言:“看好自家的大門,莫去想別人的老婆。”諺語不贊成妻子們把丈夫關在某個容器裡。相反,諺語提醒妻子們,不用體力,也不用經濟能力,而要採用她所能支配的其他方法來控制丈夫。偶爾,她還可以得到一些明確的建議(特別是在伊比利亞半島和拉丁美洲的諺語中),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這樣她那親愛的丈夫才會為她傾倒,不會再去找、去看甚至去想別的女人了。同樣,門這個隱喻也可指丈夫在其他女人身上尋找入口:“女人打扮得漂亮,可以把丈夫從別的女人的門口拉開。”(西班牙語)
這難道不是另外一種把人禁錮起來的有效手段嗎?這裡的意思是說,不僅僅是妻子們,而且全體女人都有控制男人的有力手段。同時,這些諺語也是針對男人的:他們不僅要密切注意,自己妻子的容器可能會引起別的男人的興趣;而且他們還必須要抑制自己那無法抗拒的衝動——想去敲開別人家誘人的門或入口的衝動,因為這些入口既讓人上癮又很危險。
男女雙方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平等的,但上面提到的最後兩則諺語的意思卻是:男人們不僅透過各種各樣的限制手段,象徵性地(有時是直接地)把女人禁錮在婚姻中;而且女人也可以禁錮男人,女人可以把男人鎖起來,鎖在她們那雖小但卻強大的容器裡,碗、葫蘆、瓢、缸或罐——凡是你能想得到的東西。
【花、樹、水果】
漂亮的女人像棵巨大的棕櫚樹,只管往上爬,莫要往下看。(巴姆語)
爬樹的時候往下看會頭暈的,因此,這則巴姆語諺語建議:勇往直前,好好享受!通常,諺語用花、水果、植物和樹來討論美麗事物所帶來的快樂及對危險和挫折的焦慮。女孩和年輕的女人被隱喻成花,有著迷人的色彩、外形和芳香,吸引了蜜蜂和鳥兒。這一點在前面已經說明:男人為女性的美貌而著迷,同時也對其美貌的不可靠和短暫易逝而耿耿於懷。諺語也借用花的隱喻來表現美貌的凋零,例如:玫瑰變成了玫瑰果(法語),花無百日紅(漢語)。
令人吃驚的是,在非洲只有極少數諺語把女人比做花,而撒哈拉以南地區幾乎就不存在這樣的隱喻,但在亞洲這樣的隱喻卻相對較多。在亞洲,(帶刺的)玫瑰顯然是諺語中最常見的花兒了。而在非洲的諺語裡,女人的美貌似乎更多地與食物和水果相聯絡。
諺語強調的不僅僅是處女那完好無損的奇妙新鮮感,而且也強調了伴隨著快樂而來的痛苦和悲傷:
姑娘是[像]玫瑰,人人都想摘。(廣泛流傳的阿拉伯語)
姑娘就像還未切開的西瓜。(亞美尼亞語)
愛笑的玫瑰結出的果實就是玫瑰香水的眼淚。(波斯語)
若想聞到玫瑰香,就得忍受玫瑰的刺。(土耳其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4)
玫瑰有無刺,摘花人自知。(漢語)
人人都聞的玫瑰,失去了它的芬芳。(希伯來語)
花兒雖美,刺扎人。(俄語)
荷花只在南亞和東亞的諺語中出現過。除了荷花和玫瑰外,還有日本的牡丹、百合和耬鬥花,阿拉伯地區的玫瑰月桂,以及在其他語言和文化隨處提到的一些別的花,如櫻桃花、杏花和棉花等。在日語中,“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用來隱喻“儘管周圍的環境道德敗壞”,但仍能保持貞潔的年輕女人。出汙泥而不染的花兒只是其中的一個隱喻,反映了人們理想中的貞操觀和貞潔觀。可想而知,貞操在這裡被隱喻成諸如花苞或剛剛開放的鮮花這樣的事物。實際上,摘取花苞就意味著男人採走了姑娘的貞潔之花。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知道”不只一個男人的女人一方面很有吸引力——人們如此認為是因為她更容易接近——而另一方面也很危險:
女人的美貌像春天裡的花兒,女人的貞潔如夜空中的星辰。(美國英語)
泥沼裡開出的花兒雖然蒼白,卻可致命。(古巴西班牙語)
“泥沼裡的女人”這一說法在古巴流傳廣泛。人們反覆強調,貞潔高於美貌,而且比美貌持久。
和容器的隱喻一樣,在花的隱喻當中,女人的純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