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2 / 4)

小說:閻錫山大傳 作者:冬兒

長 彭毓斌

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長勝

新編一團

同日(8月20日),國民政府以軍委會名義頒佈了《國軍作戰指導計劃》和《戰爭指導方案》,認為,日軍“將以有力之一部先進佔平綏各要點(張家口、南口等處),爾後或深入山西,以威脅我第一戰區之側背,或轉進於正定、保定方面,以直接協力於其在平津部隊之攻擊。”而第二戰區位於華北主戰場之側背,“為華北唯一之屏障,務須永久固守,以為國軍爾後進出之軸心。”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委會宣佈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不久列入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至此,閻錫山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身份,統轄9個軍、4個師(含八路軍3個師)、4個旅的兵力,初步完成戰前的軍事部署。之後,閻錫山指揮所部同日軍展開積極的作戰,第二戰區被一度譽為“模範戰區”。

禮迎八路軍

七七事變的翌日,*就向全國發出通電,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7月14日,*中央軍委命令紅軍作好開赴華北前線抗日的準備,同時電告在山西的彭雪楓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因為,紅軍如開赴華北對日作戰,山西是必經之地,因此,首先必徵得閻錫山的同意。

為此,7月15日,毛澤東致信閻錫山:“關於堅決抗戰之方針及達到任務之方法問題,紅軍開赴前線協同作戰問題,特派周小舟(毛澤東的秘書,受*中央派遣到山西進行統一戰線工作——引者注)同志晉謁,乞予接見並賜指示是禱。” 信中分析了盧溝橋事變後的全國局勢,再次表示了共產黨抗日的決心,並提出與閻錫山商量進一步合作抗日的具體辦法。信中說:“日寇進攻,華北危急”,希望閻錫山“促成全國上下一致團結,救此危難”。

周小舟將信帶到太原,轉交閻錫山。閻錫山看了信之後,與周小舟就有關事宜進行了商談,並擬“定了一個統一戰線的辦法”。

7月17日,毛澤東又致信閻錫山:“關於紅軍協同作戰,昨派周小舟趨謁,現令彭雨峰(即彭雪楓——引者注)速返太原,再求指示。日寇大舉,全華北危險萬狀,動員全力抗戰到底,發動民眾與扶助義軍工作,實屬刻不容緩。茲有敝方指導華北工作者數人擬在太原駐止,祈先生予以方便。”

7月22日,彭雪楓即會見閻錫山,商議我軍東渡前的有關事宜。閻錫山說,原擬在雁門關與敵決戰之計劃,因敵有將襲擊雁門關之舉,因此決戰暫緩。

彭雪楓向閻錫山提出,我軍即將入晉開赴抗日前線,你準備如何指揮晉軍協同作戰?

閻回答:“此事我已反覆考慮,擬用兩個原則:一、事先商量;二、臨時擬定計劃佈置,即時通報貴軍,由貴軍自行酌情行動。”

儘管閻錫山提出了兩項協同作戰原則,但是,他還是不放心,擔心紅軍一旦進入山西將對他構成威脅。因為一年前的紅軍東征,他的軍隊一觸即潰。於是,他心有餘悸地問道:“將來平綏敗退,平漢敗退,甚至晉軍敗退,八路軍是否南下?或採取適當戰略?”最後,閻還要求彭將他的意思轉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並建議紅軍與晉軍會合為一個集團軍,在五臺山周圍建立根據地。顯然,閻錫山是想將紅軍完全置於他的領導之下。

一、整軍抗戰(6)

7月23日,彭雪楓將與閻錫山會晤的情況電告毛澤東,並報告閻錫山欲贈我軍七九子彈、中正子彈各50萬發,衝鋒機關槍200枝,此外還準備汽車為辦事處用等事項。彭雪楓在電文中還建議:“我軍應依閻意,活動於五臺山以南地域,另一部配合王兆相部進擊綏遠。” 這一建議得到*中央的肯定,同意在五臺山周圍建立抗日根據地。

此時,日軍兵分三路大舉入侵平津。國民政府派龐炳勳第40軍、孫連仲第26路軍、萬福麟第53軍等部約13萬人,北上應援宋哲元第29軍。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提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同時,國共雙方代表蔣介石、張衝、邵力子、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等在廬山就兩黨合作抗日、紅軍改編、對日作戰方針等問題舉行談判,取得了較大進展,蔣介石同意紅軍迅速改編,出動抗日。

在此背景下,閻錫山於7月28日覆信毛澤東說:“周小舟君抵並,持誦大札,並述及先生抗日主張,至為欽佩。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