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臣都聽說了福壽王在海洲起兵謀反一事,所以懇請皇上速速發兵,迅速將福壽王一家拿下!可皇上卻以太皇太后剛剛駕崩為由,打算拖延數日。
孰不知兵貴神速,而且福壽王此時造反根基未穩,正是最佳平叛之時!不然若是等福壽王蕩平了海洲,再發兵攻打就遲了!”
“哦?海洲的福壽王居然敢扯旗造反?”皇太后裝的極像,好像剛剛聽到這個訊息一般,大驚失色,“皇上,哀家聞聽溫兒說的在理,不如你就應下,立即起兵攻打叛賊吧!”
“可太皇太后剛歿……”
皇上假意推脫,不過話只說了一半,就被三位內閣大學士之一的胡閣老開口打斷,“皇上,太皇太后駕崩,的確不宜起兵端!但現在福壽王剛剛扯旗造反,根基不穩,的確是平叛的最佳時間,萬不可拖延啊!”
“不錯,就算此時起兵,不用準備大批糧草,讓地方官員想辦法籌措,待京城騎兵的先頭部隊趕到海洲,也最少得需用二十天的時間,若是再拖延些時日,那麼海洲就真的成為福壽王的囊中之物了。”兵部尚書也開口附和。
程閣老與齊閣老聞言,也同樣主張立即用兵。
七皇子立在一旁,見眾多大臣都力主用兵,嘴角挑起了一抹弧度,如果皇上答應下來,自己的勢力,還有幾位皇子掌握的一些軍中將領自然不會聽從調遣,於是皇上就只能把他的嫡系軍隊調往海洲平叛禍亂。
到那個時候,就是他奪取皇位的最佳時機了!G!~!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唇槍舌劍
眼見三位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還有數位大臣都開力主用兵,年輕皇上臉色一正,開口道:“諸位愛卿說的有理,兵貴神速,而且此時福壽王起兵不久,根基未穩,正是出兵平叛的最佳良機!
先前是朕糊塗了,居然以太皇太后駕崩為由,想要拖延出兵日期。”
“皇上至仁至孝,因為太皇太后的故去過於悲痛,偶爾考慮不周全,也在情理之中。”年輕皇上說罷,林敬之連忙開口遞個臺階。
年輕皇上聞言對著林敬之點了點頭,順著他的話又道:“不錯,朕的確是因為太皇太后的故去,太過悲傷了!”
“皇上仁義,孝德無雙,乃我大乾王朝之福!”
群臣們連忙嘩啦啦的全部俯身跪倒地,磕了三個響頭,一起大聲稱頌。
“眾愛卿平身!”年輕皇上虛扶了一把,嘴角露出一絲笑容。而站在下邊的眾多皇子則一個個臉色難看,尤其是七皇子,更是在心頭斥罵,什麼狗屁的仁義孝德,都有臣子膽大包天的造反了,居然不想著立即發兵,反而在太皇太后的棺欞前哭哭泣泣的,說什麼太皇太后新喪,不宜動用兵事!
這等不辯事非,不分輕重之人,憑什麼坐上皇位?
年輕皇上見群臣全部站了起來,這才開口道:“既然諸位愛卿都主張用兵,那你們覺得何人可掌平叛大軍的元帥印章?”
“回皇上,微臣推薦禁軍北大營的呂方呂將軍擔任平叛大軍的元帥一職。”年輕皇上的話音剛落,就見一箇中年人走出隊伍,深深的彎子腰,開口說道。
聞聽此人的建議,林敬之雙眸一眯,京城一共有四十餘萬禁軍,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大營。每個大營,又各有十餘萬軍隊。而這個北大營,正是唯一個忠於皇上的直系軍隊。此人推薦讓北大營的將軍去平叛,很明顯就是要調走皇上手中的軍隊,等皇上的勢力大減,才好讓圖謀不軌之人趁機發難!
“微臣附議!微臣也覺得呂方呂將軍身經百戰,可擔當此任!”先前的官員話音剛落,就又站起來一個官員說道。
這兩名官員的朝服胸前都繡有昂首挺胸的錦雞,是三品的文官,官職極大!
“微臣附議!”
隨後,又有人接連走出官員隊伍,來到中間彎腰舉薦,讓北大營的呂方呂將軍帶領其手中的軍隊去平叛。
就算年輕皇上早就心理準備,但眼見朝中有這麼多官員投靠了眾位皇子,仍是氣的臉色發青。
而看到皇上一副氣惱之極的模樣,立在旁邊的幾位皇子,臉上有了掩飾不住的笑容。七皇子最是得意,因為在第一時間知道福壽王起兵造反後,他就立即找到了其他的皇子商議聯和,讓忠於各自的臣子們同時發難,讓皇上不得不同意派遣北大營前去南方平叛。
“程愛卿,你是內閣大學士,你可有推薦的人選?”
年輕皇上暗自吸了口氣,勉強壓下胸中的怒火,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