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黑夜,騎兵的作戰能力也不是步兵能夠企及的,騎兵縱橫捭闔之間殺的步兵丟盔棄甲,無力應對。
這一戰,漢軍死傷無數,損失糧草兵器不計其數,看著不斷燃燒的漢軍營寨,李文侯的臉上露出屬於勝利者的微笑。
孫堅收攏士兵之後,帶領著殘軍向北地郡趕去,同時派兵向皇甫嵩傳達自己這一路大軍敗北的訊息,也做好了被斬首處決的打算。
皇甫嵩收到孫堅的快馬傳書,十分憤怒,他沒想到李文侯竟如此的狡猾,更惱恨孫堅這一路大軍的敗北,損失了八千多名士兵,孫堅是百戰宿將,袁滂是大漢執金吾,怎麼就這樣敗了,敗的那麼徹底。
廉縣的北宮伯玉也是一塊硬骨頭,見漢軍來攻,聽從李文侯的囑託,死守城池,任憑漢軍在城外怎麼叫陣,就是不出城門,漢軍盡皆精銳,羌人也不差,羌人穩守城池,根本不給漢軍機會,漢軍幾戰不能下,雙方各有損失。
皇甫嵩在書信中安慰了孫堅幾句,讓他幫助北地郡太守守好城池即可,同時命令留守的三萬名漢軍士兵立即趕往廉縣,協助自己攻打北宮伯玉,只要將廉縣拿下,在配合西涼軍,也能將羌人趕出大漢的疆土。
幾日後,皇甫嵩又收到自己留守的三萬名漢軍士兵在趕往廉縣的路上遭遇了羌人騎兵的埋伏,損失一萬一千多名士兵,領軍大將無奈退回北地郡。
意識到戰場形勢不對的皇甫嵩,立即下令三軍撤退道北地郡防守,皇甫嵩暗暗的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不聽從賈榮的建議,羌人騎兵較多,機動能力強,這樣的貿然前進只會讓羌人一一擊破。
但是皇甫嵩想退軍已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李文侯已經帶領著泥陽的羌人騎兵、步兵趕往廉縣,城中的北宮伯玉出城攻擊漢軍,對漢軍造成裡外夾擊之勢,聲勢浩大,漢軍一時難以阻擋,節節敗退。
士兵上萬,無邊無沿,幾萬羌人騎兵一起衝鋒,那場景極其壯觀,若是從上方觀看,就會發現股股黑色洪流想著一個方向迅速衝擊而去,漫天塵煙遮天蔽日。
皇甫嵩不愧是大漢名將,組織漢軍且戰且退,這裡的漢軍都是大漢最精銳的軍隊,雖然李文侯率領的羌人軍隊進攻的很激烈,卻沒有討到什麼好處,只能任憑皇甫嵩率領大軍離去。
李文侯囑咐北宮伯玉守好廉縣的城池,讓泥陽縣的守軍在自己心腹將領的帶領下連夜返回泥陽,防止狡猾的漢軍趁虛而入。
而後,李文侯這才將目光轉向在靈州的西涼軍。
西涼軍的統帥董卓,李文侯還是略有耳聞的,在羌人中威名遠播,李文侯就是不想招惹董卓,才選擇先擊破趕往泥陽的漢軍再擊破皇甫嵩。
李文侯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董卓啊,董卓,既然你不識抬舉來進攻我,就別怪我手下留情了。”
於此同時,董卓率領的西涼軍仍在靈州城下,並沒有發起進攻,董卓的兵力只有一萬六千人,而城中的羌人士兵有幾萬人,兵法雲:十而圍之,何況董卓的兵力少於城內。
這也就加大了董卓對皇甫嵩的怨念,這不是把西涼軍往火坑裡推嗎;之前的廣宗之戰,白白的讓皇甫嵩撿了一個天大功勞,董卓的心中就對皇甫嵩頗有不滿,沒想到這老小子又來陰自己。
軍令難違,董卓只好把大軍駐紮在靈州城外,起到一個牽制的作用。
實際上皇甫嵩派出西涼軍孤軍的目的也就是讓其起到一個牽制作用罷了,利用的正是這些年來董卓在西涼的威名,震懾一下城內的宵小。
袁滂部遭受羌人的襲擊,敗退北地郡的訊息傳到西涼軍中時,董卓更加的謹慎了,營寨的外面是重重的鹿角,士兵的巡守更加的嚴密,就是飛進來一隻蒼蠅,也能立即被西涼軍發現。
是日,正在姜羽軍中參與騎兵訓練的賈榮得到這一訊息之後,意識到了情況的不對。
按照皇甫嵩的行軍方略,不可能有一股遊蕩在戰場的羌人騎兵,而這股羌人騎兵更是決定這場戰爭的不確定因素,就是一個變數,很可能左右這場戰爭,思來想去,賈榮始終想不明白。
於是,賈榮來到了李催的營中,與李催商議這件事,目的自然是為了聽聽賈詡的意見,由於二人的關係暫時不能為外人所知,所以二人每次的會晤都十分的謹慎,外人根部看不出來任何的蹊蹺,外人看來就是賈榮找李催商討軍事。
李催對賈榮來與自己商議軍事自是十分的高興,自從與賈榮走近之後,華雄那個整日不將任何人放在眼中的猛將見到自己竟然能謙讓幾句了。
李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