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榮見效果達到了,緩緩說道:“靈州剛剛經過戰亂,民生凋敝,此次前去靈州,一定要安撫百姓,鼓勵耕作,恢復吏治,多施仁政,百姓富則國家強。”
“卑職一定鞠躬盡瘁,以報大人知遇之恩!”李尚發自內心的拜道。
賈榮十分鬱悶古人為什麼張開口閉口就是知遇之恩,“你不是為了報答我的知遇之恩,乃是為了靈州的百姓,一年以後考核政績,若是政績突出者,將會不斷的得到提拔,百姓之中口碑不好,一經核實,嚴懲不貸!本太守的原則一向是有功就賞,有過就罰。”
“卑職領命!”賈榮的一番話把李尚說的服服帖帖,你為了是大漢的百姓,不是為了我;同時賈榮給他畫的那張大餅對他的吸引力是十分大的,只要政績突出,就會得到不斷的提拔。
知遇之恩,賈榮來自現代自然是不太瞭解漢人的苦楚,有才之士若是不得到賞識,或許就會被埋沒一生,滿腹才華也伴著死亡而去。
張子榮十分驚詫方才還對賈榮吹鬍子瞪眼的李尚,眨眼之間對賈榮聽命有加,剛才賈榮瞬間爆發出來的氣勢,連他也畏懼三分,難道這就是上位者的高深莫測,看向賈榮目光也是充滿了疑惑。
看著俯伏在腳下的李尚,賈榮心中的憋屈也去了大半,將李尚扶起囑咐道:“此去靈州,要謹記著一句話“為百姓謀福利”,但有阻撓著,嚴懲不貸,我會通知靈州城的李順,全力配合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厚望。”
“為百姓謀福利,為百姓謀福利…”李尚張子榮二人嘴裡喃喃道。
張子榮眼中精光一閃,這不就是自己的追求嗎,沒想到被賈榮一句“為百姓謀福利”概括了出來。
李尚眼中充滿了敬佩的神色,為自己先前罵賈榮一介武夫不通治國而後悔,“卑職慚愧,一定盡心盡力為百姓謀福利!”李尚也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更加的欽佩賈榮這種肯為百姓做事的好官。
自此,李尚的心中已經徹底的認可了賈榮,大漢的那個文士大儒一討論國事政治,張口閉口就是為了大漢社稷,賈榮的一句“為百姓謀福利”將他們的言論反駁的體無完膚;從此之後,李尚也為賈榮的一句話奉出了自己的畢生,時刻都為著百姓考慮,賈榮的這句話也成了李尚的座右銘,時刻激勵著他。
而賈榮的這句“為百姓謀福利”成為了北地郡招賢堂的條幅,時刻提醒著北地郡的官員的職責,也使得北地郡的百姓對賈榮死心塌地的追隨,這都是後話。
顯然,李尚對張子榮的印象還是十分不錯的,臨行前特意向張子榮請教了姓名,這時,賈榮才知道原來張子榮的名字叫張立,真是十分汗顏,和別人稱兄道弟了那麼久,卻只知道人家的姓還有字。
隨後,賈榮見識到了張立的風采,三下五除二將剩餘前來招賢堂的人才各置其位,顯然對太守府的構造十分的清楚,功曹、戶曹、奏曹、辭曹等等,信口拈來。
看著賈榮目瞪口呆的樣子,張立疲憊的臉色閃現出一絲滿足,“怎麼了,志遠賢弟。”
賈榮擦了擦眼睛,呆呆的說道:“你不會從小就在太守府長大的吧?怎麼對太守府這麼熟悉?”賈榮發現眼前的張立是越發的深不可測了。
“哈哈,我在潁川書院學習的就是如何治理內政,你說我不會這些我會什麼?”張立調笑道。
賈榮激動的拉著張立的手問道:“潁川書院?”
張立點點頭,強忍著賈榮從手上帶給自己的疼痛。
貌似最近好事都輪到了自己身上,先是稀裡糊塗的逮住了羌人統帥李文侯,並使之臣服於自己,接著又成為了北地郡太守,而後有碰到了昔日的好友張立,最令人興奮的是張立說自己來自潁川書院,這個比後世的清華北大還要牛叉的地方,真是上天垂青,祖墳冒青煙啊。
兄弟姐妹們,為了鐵騎,站起來!收藏、紅票、打賞盡情的砸向鐵騎吧!
第八十四章:醉酒收子榮
潁川書院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書院,有眾多的名士從這裡走出,郭嘉、戲志才、徐庶等著名的謀士出自這裡,荀彧、荀攸等王佐之才也是出自這裡,三國裡的牛人有很多都是從潁川書院出來的。
乍一聽說張立在潁川書院學習,賈榮焉能不興奮,強忍住內心的激動,“沒什麼,沒什麼,子榮兄一路辛苦,又幫助我處理了這麼多的公務,我們下去歇息吧,今晚我為子榮兄接風洗塵,你我兄弟一醉方休,不醉不歸。”賈榮拉著張立的手說道。
張立不解的打量了一下賈榮,應承了下來,現在的潁川書院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