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世家的對立面,但天下寒士何其多也,寒士之中的飽學之士更是如過江之鯽,只要主公將詔令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寒士入朝為官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主公的招賢令也是他們的機會,這樣一個幾百年來的機會,肯定會讓那些對仕途心灰意冷的寒士擠破頭。”
張立的款款而談,讓賈榮焦急的心平靜了不少,經過張立的一分析,賈榮發現自己的招賢令還是誤打誤撞,“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世家的子弟怎麼了,難道就有那些辛辛苦苦到處遊歷學習、不斷向別人請教的寒士有能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賈榮詩意上湧,仰天長嘆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賈榮只想著圖一時之快,將一句千古經典詩句脫口而出。
這句話到了張立的耳朵中就不一樣了,這分明是將整個天下比喻成了廣廈千萬間,然後將天下寒士盡收囊中。
張立不顧這句話是如何的經典,擦著額頭的細汗勸道:“主公以後切莫再如此言語,傳到朝廷,對主公不利,更有甚者會置主公一個叛逆之罪。”
不過賈榮詩中的豪氣卻是令張立佩服不已,能有如此豪情壯志,問世間能有幾人。
賈榮細心的聽取了張立的建議,賈榮也明白自己的那些毛病,沒事非要學什麼文人,吐那麼兩句,圖個一時痛快。
若是細細追究,賈榮的才華整個大漢又有誰能夠媲美,畢竟賈榮有著超越他們千多年的智慧,說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就能把這些整天之乎者也的老夫子給整住。
接下來的政事就交由張立來處理了,賈榮封張立為太守府的功曹、主簿,代替賈榮處理太守府大小政事,給朝廷的奏摺自然也要由張立來寫,賈榮給張立的理由是,剛從書院出來的學生要多多的磨練,還順帶著說了一句“玉不琢,不成器。”
張立對賈榮做甩手掌櫃非但沒有反感,反而倍感激動,功曹處理太守府的大小人事任命,就是二把手了,賈榮肯分與自己這麼重的任務,是在重用自己,即使再累,也值了。
賈榮哪想到了這一層,自任北地太守以來,賈榮卻是消瘦了不少,整天操心政事,為了北地郡的柴米油鹽精打細算,有了張立,自己就能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軍隊的建制是要儘快落實的。
還有一個月就要秋耕,這可是一件大事,北地郡的糧食每年都要靠漢庭賙濟方能度日,而今更是存糧不多,催糧的文書是遞上去了一封又一封,始終沒有米糧運來,每次漢庭都是以國庫空虛為由打發。
北地郡剛剛經歷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田園遭受了破壞,這個冬天也是更難熬了,現在的北地郡就是坐吃山空,這一切的問題把賈榮急的鬢角都有了絲絲白髮。
政事暫時交由張立處理,賈榮也沒有閒著,大軍駐紮北地郡的這些日子,賈榮很少去軍營檢視,如今正好將軍隊整理整理。
北地郡大營有騎兵三千三百人,其中三百是賈榮的親兵,步兵一千二百人,步兵的訓練由李力帶領,跟隨張威那麼久,多少也學了個七七八八,騎兵的訓練自然是由姜羽擔任。
對於賈榮今日來巡視大營,士兵們的反應很激烈,賈榮是這支軍隊的靈魂,是這支軍隊的支柱,若是沒有了賈榮,上一刻還在一起客客氣氣吃飯的羌人漢人說不定下一刻就真刀真槍的幹了起來,他們能如此融洽的走在一起,完全是賈榮的功勞,賈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更是達到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站在校場的高臺,賈榮彷彿回到了昔日在河池縣校場訓練少年士兵時的情景,不同的是,下面是士兵卻是那麼的安靜,若隱之間給人一股肅殺之氣,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到的是一種叫做狂熱的東西。
賈榮大聲說道:“大軍駐紮北地郡以來的日子,多虧有了大家的兢兢業業,才有了北地郡治安的穩定,百姓的安居,我代表北地郡的百姓感謝你們,更感謝你們對我的支援。”說完,賈榮誠摯的鞠了一躬。
什麼政事都是虛的,唯有將兵權牢牢的攥在手裡才是最重要的,槍桿子裡出政權。
士兵們是單純的,哪會考慮賈榮是作秀還是真心,四千五百名士兵轟然跪地,賈榮的鞠躬他們不敢接受,四千二百名熱血男兒在同一時刻向著校場高臺的那個人下跪,是多麼宏偉的場面,難能可貴的是那些羌人也能與漢人一起下跪,這是任何的影視裡也拍不出來的,這是對一個人由衷更隨從心底產生的默契。
看著靜靜跪倒計程車兵,賈榮不由得自信滿懷,有這麼多忠實計程車兵追隨,天下何處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