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3 / 4)

小說:西涼鐵騎 作者:古詩樂

石,戰馬百匹。

沮授回到袁軍時,袁紹親自出門迎接,給予了最高的禮遇,在冀州流傳開來,當然伴隨的也有袁紹的禮賢下士。

長安城,大將軍府,看著孤狼士兵傳來的訊息,賈榮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中原的局勢越亂,對賈榮來說就越好。

涼州既定,賈榮將目標對準了幷州,函谷關以東的曹操,暫時不想和其交戰,幷州自丁原之後,兵力衰退,丁泰掌管幷州,卻不能服眾。

西涼軍將兵鋒指向幷州,需要的是一個契機,而這個機會,當然是來自鮮卑,一旦鮮卑攻打雁門關,以如今幷州的實力,恐難相抗,到時賈榮以大將軍的名義,派軍前往幷州,名正言順的接管幷州軍隊,丁泰也就翻不出什麼浪花了。

幽州公孫瓚冀州袁紹豫州劉備都在忙著,西涼軍自然不能閒著。

令賈榮詫異的是,公孫瓚竟然派來使者,言稱幽州軍願與西涼軍結盟。

想起昔日和公孫瓚的點點滴滴,到如今的各自成為一方諸侯。

和幽州軍結盟,百利無一害,公孫瓚和袁紹爭得你死我活,而西涼軍治下和幽州並無交集,有這樣一個盟友在冀州,不禁讓人想起了春秋戰國時期秦王採取的遠交近攻,將各國逐漸瓦解,而後歸於一統。

在賈榮的暗中授命下,五千西涼軍已經向並涼邊界靠攏,長安有函谷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需李順陷陣營,足以鎮守,曹操經過旱災和流民之禍,短時間內難以聚集大軍和西涼軍一較長短。

興平元年的秋天姍姍而來,鮮卑終於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念頭,發兵大漢,和西涼軍交戰,令鮮卑人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恥辱。

漢人的國度不平靜,鮮卑亦是如此,大部落侵吞弱小的部落,在廣袤的草原上,每日都在流血,慕容楓回到大草原上依舊不能改變局勢,魁頭憑藉的自身的手段,實力飛快發展,沒有了慕容楓的牽制,混亂的草原成就了魁頭。

回到鮮卑之後,慕容楓整頓兵馬,教訓了一下躁動的魁頭,各部大人得知慕容楓歸來,也小心的收起了心思。

鮮卑起兵八萬,向雁門關一帶靠攏,似乎是有意迴避西涼軍,向來是鮮卑人劫掠的重點地帶北地郡,反倒沒有鮮卑人的蹤跡,幽州也沒有出現鮮卑大軍。

邊關告急,八萬鮮卑人彙集在雁門關下,似乎想要一舉將眼前的關卡吞進腹中,雁門關守將周毅向雁門太守丁義和幷州牧丁泰告急。

丁泰整備兵馬,準備向雁門關一帶靠攏,抵禦鮮卑,丁泰沒有多大本事,卻知道鮮卑人若是進關,他這個幷州牧也算是當到頭了。

但幷州內再次發生的一件事,讓丁泰不得不將兵鋒指向美稷,匈奴人再次反了,配合著鮮卑人犯境,幷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局,匈奴騎兵不愧是昔日草原上的王者,前去平叛的漢軍被匈奴打的體無完膚。

雁門光的守軍僅有三千人,看著城外聚集的鮮卑大軍越來越多,周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每日除了加固城牆之外就是站在城頭不斷向遠處觀望,丁泰和丁義的救兵遲遲不來。

半月之後,鮮卑人的八萬大軍回合完畢,周毅沒有看到丁泰的援軍,卻收到了匈奴大亂,幷州軍接連戰敗的訊息;丁義來信言稱大部分兵力被丁泰徵走;有心無力。

雁門關乃是鮮卑進入漢境的一道雄關,自鮮卑人起事以來,從來沒有攻破過,漢人野戰不及鮮卑人,但守城的手段卻是層出不窮,不知多少鮮卑勇士飲恨在雁門關下,這道巍峨的關卡,成了鮮卑人策馬中原最大的障礙。

雁門關是長城上的一道關卡,地勢險要,“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

高踞勾注山,又稱雁門山,自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把這裡看作是戰略要地,到漢代時,更是成為大漢抵禦匈奴的重要關卡,勤加修繕,到而今,雁門關成了鮮卑人犯境的重要阻礙,不攻破雁門關,中原的大好山河,就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鮮卑屢次進犯漢境,雁門關都是重點的照顧物件。

看著雁門關,中軍的慕容楓泛出陣陣的無力感,高達六丈的城牆,建立在雁門山上,就好像一隻大手,牢牢的掐住了鮮卑鐵騎前進的步伐。

大風的最後一天了,斷崖呢,是個手殘黨,打字太慢,這幾日的更新佔據了節假日的大部分時間,希望各位能夠多多支援,沒月票的投張紅票也是感激不盡,今天繼續兩更哈。

四零五章:雁門關

周毅站在雁門關上,看著關外密密麻麻的鮮卑士兵,心中竟毫無懼意,八萬鮮卑士兵又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