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自認為才華不高,謀略多有遺漏之處,能夠在軍中擔負重任,完全是郭大的信任。
郭大最終選擇了投靠曹操,多年的征戰,讓他有些厭倦這樣的生活,於單得知郭大的選擇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意外,彷彿一切就在預料之中,神色無憂無喜。
郭大的抉擇,在黃巾軍高層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自從郭大帶領黃巾軍以來,可謂是所向披靡,而今又擁有了豫州兩郡之地,有足夠的實力和曹操抗衡,將整個豫州佔領不是難事,為什麼向曹操投降呢,他們實在想不明白,在亂世之中,手中有兵才是最大的資本,世家在強大又能如何,攻破城池之後還不是任人魚肉。
“黃巾自起兵以來,已有將近十年,諸位得到了什麼?看到無數的親人袍澤一個個倒下,在漢軍的追擊下倉皇而逃,而後再次發展,這樣的抵抗,完全違背了大賢良師當日起兵的意願,大賢良師是想要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讓百姓不再遭受欺壓的國家,回頭看看我們做了什麼,每當到一個地方,不斷的劫掠,而後遭苦受難的百姓再次加入黃巾,使得黃巾的實力再次增長,接著又是無盡的廝殺,這樣的生活,想必各位都有些厭倦了吧?”郭大低沉著聲音說道。
郭大在黃巾中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威望,黑山黃巾擁軍數十萬,可謂是勢大,但和郭大的戰績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縱橫青幽冀兗豫揚,張燕只能帶著一群黃巾的聯軍駐紮在黑山,趁著袁紹沒有防備的時候來上那麼一下。
帳內黃巾將領皆是沉默不語,郭大的話雖然極為打擊黃巾軍計程車氣,說的卻是實情,從一個普通的百姓走到現在的這一步,為的是什麼,歸根結底就是想過上好日子,如果不用戰爭就能獲得這一切,他們絕對不會拿起刀槍和精銳的漢軍作戰,百姓是樸實的,只要勒緊褲腰帶能過日子,能夠吃飽飯,他們就絕對不會將腦袋放在腰帶上去造反,當初跟隨大賢良師,也是出於無奈,家中沒有糧食,眼看著一個又一個的親人餓死,他們的抉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統治者將他們給逼到了這一步。
“諸位回去之後,好生思量一番,做好決定之後,再行商討,有不願意向漢庭投誠的,我郭大絕不勉強,但是你們也不能強迫麾下計程車兵,兄弟一場,我不想最後刀槍相向。”郭大說完之後,起身離開了大帳。
張翰於單一路跟隨郭大到太守府,不禁問道:“莫非主公是決定向曹操投誠了?”
於單瞪了張翰一眼,道:“天下諸侯之中,有七大勢力,西涼軍賈榮、曹操軍、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袁術、冀州袁紹、徐州陶謙,這七大勢力為當今諸侯最強者,其餘者不足為慮,西涼軍強大,悍勇之名冠天下,大破鮮卑收服匈奴,哪一場戰鬥不是令人熱血沸騰,兗州曹操,早年便有威名,孤身行刺董卓,發檄文,討伐董卓,成就一番事業,而今擁有青州兗州以及徐州半部,實力強大,冀州袁紹,乃是四世三公,袁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且袁紹禮賢下士,麾下能征善戰者如雲,善謀者無數,幽州公孫瓚屢敗其手,是強軍之一,荊州劉表進取不足,揚州袁術,只知橫徵暴斂,益州劉焉,一直龜縮在益州之地,雖然兵精糧足,卻無進取之心,所以七大勢力中,唯有袁紹曹操,以及賈榮,是最強者。”
聽完於單的分析,郭大道:“於先生之言在理,但天子在兗州,曹操求賢若渴,若是歸順,諸位也能有用武之地,長安賈榮,距離此地過於遙遠,而且我軍和其沒有交往,恐不屑於接受黃巾,在百姓中雖有賢名,卻不在考慮之內。”
張翰驚道:“主公是決定歸順曹操了?”
郭大道:“尚未考慮好!”其實他心中比較傾向曹操,不然也不會在之前的大帳內說出那樣一番話語,曹操手中有天子,投靠他,顯得更加的名正言順,且曹操手中的精兵銳不可當,郭大沒有與西涼軍交手過,卻自認為曹軍絕對不比聞名天下的西涼軍弱多少。
“主公,長安賈榮距離此地雖然比較遠,卑職卻有方法和他們取得聯絡。”張翰緩緩道。
郭大心中一驚,不過想到之前在大帳中的決定,緩下了心情,而今黃巾的選擇是投靠哪方勢力,並不是追究麾下將領和誰有來往的問題“你且說來。”
“主公,軍師,小心隔牆有耳。”張翰小心翼翼的說道,豫州之地,一半屬於曹操,說不定在而今的軍中已經遍佈曹操的密探。
三人迴轉到郭大的營帳,守護這裡計程車兵是跟隨郭大多年的親兵,值得信任。
張翰道:“主公可曾聽說過仙戀閣?”
“仙戀閣必然和西涼軍有著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