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壁、瓊花壁以及殘存的殿基仍能給人留下往日奢華的聯想。
明樓、前寶城、瑤臺、後寶城,這些建築都體現了那些修建顯陵的匠人及設計者的精深功力和良苦用心。
經歷了數百年的歲月風塵,陵墓的主人還在玄宮的深處安眠。明顯陵的斷壁殘垣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歷史的蒼桑。
神道兩旁、東西側山上都植滿了蔥鬱的樹木。原來的百年老樹早就毀了,現在的這些樹木看起來樹齡最多隻有三十多年的樣子,這也從一個方面見證了顯陵的保護力度的加強。
奇山秀水張家界
五月的一天,天氣晴好,我們乘車前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遊玩。
現在是薔薇和金銀花盛開的季節。路畔一閃而過的薔薇有白的有粉色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開在避風向陽的坡間地頭,而金銀花更勝一籌,它的藤蔓也許會被綠葉掩蓋,但它的花香早就傳到了很遠。旅途而來看到的山不少是起伏的土山,山民們開墾出梯田來種葡萄、柑桔、茶樹,山民們的房子依山而建,青屋瓦舍,別樣風情。
我們從常張高速公路下來的時候,時間已是下午,在這一天進山是不可能的了,找個住處先住下來明日一早再進山是明智的選擇。
次日七點鐘左右我們便驅車趕到了森林公園的山門。七點鐘在平日裡算是早的了,可是在這裡此時已是人山人海,到處是密密的人頭湧動。艱難地在車流人海中找好停車場泊車,再排隊買好門票卡,檢票處也是幾條長龍,一一按過指印,一行十二人好不容易進了景區。
從一片開闊地往群山中要經過一條長徑,長徑曲折清幽,先是以卵石鋪地,再就是如梅花樁般的磨菇陣,很是考驗人的體力和耐力。經過一座小橋做短暫休息後,再向前走,山崖似乎就在眼前了,可事實上還遠著呢。喝過路旁“長壽泉”甘洌的泉水,我們的體力似乎恢復了一些,此時的路徑也平和了許多,我們可以邊走邊眺望隱在茂盛的林木縫隙間的群峰,傾聽山澗啾啾的鳥鳴,觀賞“金鞭溪”中潺潺的流水和游魚。
金鞭溪溪水清涼,夾岸斷巖絕壁,野滕古樹、好一派原始風采。穿過巖門,在溪流的東埠,突兀著一座石峰,峰體上細下粗,頂端尖削,其形儼若一武士手執金鞭站立於此。金鞭溪因此“金鞭巖”而得名,它們互為補充,一溪一巖,為張家界壯色不少。走不多遠又有名為“劈山救母”的雙稜巨峰,取其形似沉香劈山救母的壯舉。
從山道徒步上山,隨著石階的一級級盤旋上升,山勢的陡峭漸漸讓人頭暈目眩。到了半山腰,我們都是汗流浹背,雙腿打顫。路旁的野花野草嬌豔風姿也吸引不了我們的視線,大家都漲紅了臉大口地喘著粗氣。經過一座峭壁時,一棵連根拔起倒立在一側的大樹讓我們聳然一驚,熱汗不由在背胛處變得冰涼。這棵樹是從峭壁上掉下來的,它的根緊緊地吸附著不多的碎土,僅憑這些碎土長成這樣粗壯,我們又覺得感嘆不已。而景區的山是砂岩構造,奇絕而險要,但不管是山頂還是壑底,只要有一丁點的泥土,這些樹都一展它們的風姿。樹在石縫中長大,長的越粗壯,越容易墜落。連根拔起的樹後來我們又看到了幾棵,還有一棵根的大半已離開崖壁了,仍頑強地僅憑几縷根鬚支撐著篷勃地生長著。
爬山雖說很累,但出了一身大汗後,換得與群峰平視未嘗不是一樁興味盎然的事。這種驚歎的感覺隨著我們爬得高而更濃了,心緒翩飛之處有觀景點就叫迷魂臺。臺分兩級,第一級由東向西呈一面緩坡。第二級比第一級大約低兩米,那是一塊緊連著第一級、懸空橫伸的石板,可以坐十來個人,石塊上有幾條裂縫。在這裡凝視前方,宛如人間仙境,奇景美不勝收,腳下山谷中,高低錯落的石峰成團成簇,若斷若連。
上山時需仰望的山峰就兀立在我們的面前,靠在迷魂臺,輕輕向前一探身,向下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了,腳上的神經便猛的一緊,緊張的情緒直衝腦門,這是對懸崖的不由自主的畏懼,很少有人不呀然驚呼的。而讓我們更驚心動魄的是用方寸之地來形容也不為過的峰頂,依然生長著各色樹木,它們的綠與其下落差三百餘米的褐色崖壁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了它們的襯映;崖壁是那樣纖長險要,即使如猿猴般敏捷也是高不可攀,只有飛鳥才能在它身邊盤旋而過。這些樹木有松樹、柏樹,還有更多的奇異林木,在群峰上傲然地生長,伸展著它們的枝葉,沒有絲毫的侷促。看到它們,再回想山道旁墜落和似墜非墜的那些樹木,我們才明白自己見識了山的真正主人的風采。
繼續前行,遊人聚集處,便是一座望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