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2 / 4)

小說:兵甲三國 作者:誰與爭瘋

春種時節,予以育種,只需兩個月後,則可產出過百萬課的稻種。按此推廣下去,整個江南都將種滿占城稻,稻穀的產量也將大大增加。

……

冬去春來,時間到了公元209年春天,剛剛佔領荊州全境的公孫白,並未急於進攻江東之地,而是要鞏固勝利果實,穩固自己在荊州的統治。

政治值極高的蒯良、蒯越兄弟,都被委以重任。還有號稱馬氏五常的五兄弟,均被公孫白重用:馬良的政治值高達92,被任命為江夏郡太守;而馬謖雖然智力達到89,但是公孫白想起史上的失街亭之事,忽略了其智力值而取其81的政治值,任命其為南郡太守;其餘三位兄弟也分別任命為郡長史或縣令之職位。

而政治值93的蔣琬,因為年歲尚輕並未被劉備帶走,被公孫白破格任命為長沙郡太守,而政治值已達90且尚在成長中的費煒,也被任命為長史,成為大燕最為年輕的郡守和長史,一時成為佳話。

除了占城稻的種植和推廣尚在醞釀之中之外,大燕的官員們開始不遺餘力的對荊州之地進行經濟大開發。

土豆和紅薯的推廣,使得江南多了兩種高產的農作物,以土豆和紅薯煮粥或煮飯吃,既可充飢,又美味,成為了江南百姓餐桌上的最愛。

江南之地,長期以來的耕種不說刀耕火種,但是由於缺少牲畜和合適的農具,靠純粹的手工挖地和耕種,效率自己極低,一個勞動力一個農忙季節種不了幾畝地。而公孫白佔領荊州以後,大量物美價廉的曲轅犁、龍骨水車以及大量灌鋼鐵器的湧入,大大提高的耕種的效率;再加上來自從關西、大漠等地透過中原而運往南方的牛馬等牲畜,不再像以前那麼昂貴,許多尋常百姓也可買的起,則進一步提高了南方百姓耕種的效率。耕種效率的提高,也使得荊州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尤其是荊南之地,原本地廣人稀,很多荒地無人耕種,如今有了物美價廉的各種農器和牲畜傾銷,種植面積在半年之內比往年增加了五成以上。

而棉花種植的推廣,也使得江南百姓多了一樣過冬禦寒的神器。江南雖然夏秋之際炎熱,但是冬季的冷天也是極其寒冷,而且南方的冷不同於北方的冷,南方的溼冷比起北方的乾冷更為難受,所以江南的冬天雖然時間短,但是並不比北方好過,每年凍死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棉花的傳入和種植,使得百姓在冬天可穿棉衣,蓋棉被,禦寒能力自然大大增加。

駐紮在江南的近四十萬大軍,除了部分精兵以外,大部分軍馬都實行屯田制度,自給自足,減少百姓的負擔。又從北地調來大量的米麥、土豆等糧食接濟南方之地,不過短短几個月的功夫,荊州之地便是一片繁榮昌盛,對公孫白的歌功頌德之聲處處可聞。即便是那些最硬的江南士子們也不得不閉上了嘴。而江南的世家大族們,更是選擇投靠燕帝,或經商發財,或入仕為官,哪裡還管這天下到底是姓劉還是姓公孫,家族利益不受損才是王道。

……

就在對荊州的治理和開發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對於征戰江東的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農忙時節屯田耕種完畢之後,燕軍軍馬又全部投入了訓練之中,尤其以水軍訓練為勤。

除此之外,公孫白又著手在訓練另外兩樣秘密武器。

漢水江畔,柳色青青,煙雨迷濛,正是江南好風景。公孫白頭戴斗笠,披一襲虎皮大氅,屹立在一艘鬥艦之上,在他的身後,吳明率著數十名虎賁簇擁在他身後,其中幾名虎賁提著幾大筐慢慢的、黃澄澄的玉米。

江水滔滔,滾滾東去,細雨落在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水花,空氣中充滿溼潤的水汽,遠處的江面上猶有漁船來往,不時的聽到漁歌聲傳來,格外的悅耳和嘹亮。

公孫白眯縫著眼睛,望著寬闊的水面,突然用手指放在水裡,唿哨了一聲,尖銳的哨聲傳遍了小半個江面。

江面上一開始只是到處泛起了一圈圈水花,漸漸的那水花越來越密,越來越大,緊接著鬥艦之前方圓數十米內的江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水花,仔細望去,可見那水面下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或紅或銀白的影子,那居然是一隻只碩大的鯉魚,少說也有**斤以上。

鬥艦上的吳明等人的眼裡,則只看到一隻只吐著水泡的鯉魚,忍不住心中一陣蠢蠢欲動,很想來一張大網撈上一網,燉一鍋鮮美的鯉魚湯,當然這隻能想想,沒有公孫白的同意,這樣幹無異於抗旨不遵,那可是大罪。

而在公孫白的眼中和耳中,卻是另外一片場景,他看到的是那密密麻麻的鯉魚,正在爭先恐後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