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袁氏心存忌憚,隨著漢帝的詔令,荊州劉表、揚州劉繇、東吳孫策、徐州呂布、豫州曹操、冀州公孫白,六路大軍齊出,朝袁術六面襲殺而來。
ps:四千字大章奉上,爭取今日更萬字,以答謝諸君支援之恩,明我道心,不使讀者君動不動拿“太監”二字說事。(未完待續。)
第233章 潁川大戰(第二更到)
公元198年,六月。接到天子詔令的六路諸侯,各率兵馬討伐逆賊袁術。
司空曹操,親率八萬大軍迎擊袁術大軍主力,隨行部將典韋、許褚、徐晃、曹洪及暫居於他麾下的劉備等人,與袁術激戰於潁川東北和東南一帶。
荊州的劉表,派蔡瑁率五萬大軍,自荊州東北面攻入汝南郡。
徐州的呂布,在謀士陳宮的建議下,也應詔出戰,親率三萬大軍,協同麾下八健將,自徐州南部的東城攻入九江郡境界。
東吳的“小霸王”孫策,率周瑜、黃蓋、程普、韓當等將及三萬大軍自丹陽郡殺入廬江。
豫章的揚州刺史劉繇也率兩萬達軍攻入廬江。
這樣一來,五路諸侯已彙集了二十一萬大軍自四面進攻袁術所佔之地。
而此時的公孫白,尚率五千白馬義從在路上急行。
……
潁川郡,鄢城。
烏雲壓頂,冷風瑟瑟,天地間,一片肅殺。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郾城之南的曹軍大營,已是營門大亮。
數不清士卒,邁著沉穩的步伐,懷揣著湧動的戰意,井然有序的步出營帳,向著既定的戰場,四面八方的匯聚而來。
涓涓細流,漸漸匯成了汪洋大海,六萬曹軍將士,聚集了一道綿延裡許的大陣,肅列於郾城之南。
赤色的戰旗下,曹操坐胯近九尺的爪黃飛電神駒,腰佩倚天劍。策馬緩緩而行。在他的身側,分立兩員神態威猛的猛將。
左邊一人。身高近九尺,面板黝黑。膀闊腰圓,手持兩柄大鐵戟,神威凜凜,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正是曹營第一猛將、中軍校尉典韋。
右邊的是一名黃臉漢子,身高約八尺左右,手提一把象鼻古月刀,和典韋一左一右,如同兩座門神一般。此人正是許褚。
目之所極“曹”、“劉”等諸路將旗,在諾大的軍陣中四下分佈,環護著“曹”字的大旗,引領著六萬將士向南徐徐推進。
尤其是那“劉”字大旗之下,一名臉如冠玉的大耳將領,身旁跟著一黑臉一紅臉兩員猛將,正是劉關張三基友。
“報——郾城的陳紀軍和陳蘭軍已經出城。”
“稟主公,城東北的紀靈軍出營,正南而來。”
“啟為主公。鄢城城外之敵已匯合完畢,共十萬大軍,前方距我軍不出三里。”
……
前往郾城的曠野上,一隊隊的斥候正往來飛奔。將敵人最新的情況,第一時間的報知前來。
軍中,有不少新募的兵馬。此刻他們的心情都有些不約而同的緊張。
敵軍兵馬幾乎多出他們的一倍,縱然是身經百戰的曹營諸將。此刻也是神經緊繃。
曹操神情如鐵,率領著六萬部曲。一步步的向前推進,向著進犯潁川的敵軍逼近。
他和袁氏兄弟有著太多的交集,昔日同時聞名於京師,一同起兵討伐董卓,但每次都落於四世三公的袁氏的下風,今日終於要當面做生死一戰,不覺心中微微有點激動。
視野的盡頭,巍巍的郾城城牆,已是映入了眼簾。
郾城之前,一道綿延數里許的旗海已聳立在那裡,十萬的陳軍背城列陣,殺氣騰騰。
中軍處鑾駕之上,袁術端坐在華麗的冠蓋之下,身旁的閻象、楊弘等人,並騎而立,車後則簇擁著上千羽林騎。
“陛下,曹軍已經出現了。看樣子氣勢可不小,不可輕敵。”楊弘遙指曹軍之陣道。
不等袁術應答,身後的第一猛將紀靈冷哼一聲,不屑道:“本將觀此敵陣,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根本不堪一擊!”
袁術不置可否,高聲喝道:“大敵當前,全軍準備迎敵——”
號令傳下,陳軍陣中,戰鼓之聲最先轟鳴而起。
聞令的紀靈、陳紀、陳蘭、樂就、李豐等將,各自催動著大軍,向著曹軍方向推動而去。
此時,裡許之外,曹軍已停止了前進,六萬大軍列陣肅立。
隆隆的戰鼓之聲響起,視野的盡頭,那漫漫的旗海開始向著本陣推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