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所以在面對批評和褒獎、支援與反對的時候,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正確分辨的能力,即便忽略掉那些評論的目的,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因為別人永遠無法對我們負責,只有我們自己。有些父母特別強調孩子要聽話,好像一不聽話就成了大逆不道,其實作為父母也要正確分辨“任性”和“主見”之間的差別,不要一味的要求聽話,把孩子的“主見”也給抹殺掉了。
作者題外話: 木子輝:1981年,山東人,寫小說,寫劇本,做演員。
代表作品:《走過青春路過你》(《美人贈我鶴頂紅》《好了傷疤忘了疼》《陽光總在瘋語後》三合一)《我們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糞上的鮮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裡》《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說合集,木子輝目前唯一軍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彆扭》等。
《李輝有話說》是由作者木子輝獨立創作的雜評類文集,所涉及的內容廣泛。
從家庭瑣事到社會生活 從親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從百姓故事到娛樂八卦 從街知巷聞到網路紅人
從媒妁之言到* 從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從守身如玉到紅杏出牆 從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輝笑侃天下事,
好心辦壞事與啞巴吃黃連
作者:木子輝
開始這樣一個話題緣於我的生活,也緣於我的朋友的生活。在網上看到“李敖有話說”就通痛快快的說了,我這個李輝也不甘寂寞,決定站出來說道說道。
既然要談好心辦壞事,我們不妨從利害關係開始。為什麼我要提到“利害”這個詞語,而不是其他的什麼詞呢?這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對於“好心”和“壞事”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一套說辭,我無法否定誰,當然我的標準也不希望誰來否定我,因為那是我獨有的屬於我個人的。但是,當“好心辦壞事”成為一個短語,“好心”和“壞事”就有了它自己的屬性和範圍,而這個範圍多數情況下是和“利害”聯絡在一起的。即某甲認為某事物對某乙有“利”而去做了,這就是發自一片“好心”,如果這件事物確實對某乙有“利”,我們稱之為做了一件“好事”,但這裡出了一個問題是,這件事對某乙究竟是否真的有“利”,不是甲說了算,也不是甲覺得有“利”,結果就變得有“利”,於是出現了另一種情況,甲的一片“好心”卻做了一件“壞事”,我們稱之為“好心辦壞事”。'請注意:這裡我所談的是通常情況下的看法,如果乙缺錢,而甲打劫或者偷竊錢給乙,這就不好談論了,要因時因地因人,這裡我們只談在不涉及極端手法情況下的事物變化。'
“好心辦壞事”的“好心”,很顯然是針對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或者某個決定時的出發點而言的,其本意就是出發點是好的,或者說目的是好的。那麼這所謂的壞事自然是針對一個事件最後的結果而言的。如此一來就是說,一個出發點好的事情,最後取得了壞的結果。我們常常說自己做某件事是為了親人、為了朋友、為了一切自己關心的人,既然是為了誰好,怎麼卻成了壞事了呢?你想照顧一個人,於是讓他吃山珍海味,結果他鬧肚子了、拉稀了;你為了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為他買了人參等名貴補品,結果本來只是身子虛的他大病了一場;你朋友看上了一項投資,你勸他三思後行,結果機會被別人奪走了;一個你認為各方面條件都遠遠在你之上的朋友,喜歡上了你的女朋友,為了你女朋友的幸福,你決定和她分手,結果她哭著重重的給了你一記耳光;你讀書早戀了,但你們一直相互督促和鼓勵對方的學習,父母為了你的學習,為你辦了轉學,結果你的成績一落千丈。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在自身或者他人身上的此類事件層出不窮,五花八門,讓人促不及防。那麼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怎麼去解決,我想這是件很讓人頭痛的事情。
“好心辦壞事”在有些時候,我們可以稱之為“幫倒忙”,試想一下一個本來就很棘手,解決起來就很不順利的事情,因為別人的幫忙反而給你弄成一鍋更混更爛更無從下手的粥,你的心情如何能夠不糟糕,不想將那個人拉出來罵一頓,可這個人偏偏是來幫忙的,人家也不是有心要“要倒忙”,這樣一來你就是有火也發不出來,這個時候你就是“啞巴吃黃連”了。很多時候,我們要忍耐,要裝寬容,裝理解,那怕內心裡的自己已經飽受煎熬,表面還是鎮定自若。
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什麼是好心?什麼是好事?該怎麼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