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察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猜想一下以前發生過什麼,預測一下以後會發生什麼,你不怕失敗,因為你的方法就是試錯法,你總會慢慢接近更正確的結論,你的結論也像你看到的世界一樣,是一個實在之物,那個世界是生機勃勃的。
而佛法世界呢,你要逃避的正是這些新事,尤其是新事裡的壞事,你成天戰戰兢兢,嚴格遵守戒律,你的智慧泉源就是你能成功地“不受後有”,你的努力幫你升級為阿羅漢或菩薩,然後去幫助別人也“不受後有”。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你很容易特超越,不痛苦,只是你的快樂也沒有了,你創造力完全無用武之地,你什麼也不用猜了,一切全是現成兒的,只按佛法來就可以了——這不是正是那個一個老話嗎?把洗澡水連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 想看書來
作為一個人的見解
在我看,佛教很像是一種有關情商的宗教,修成了果位的佛教徒可以因無痛苦而非常自信堅定,寬容而慈悲,全因他們心中有種詭異的終極幸福論,這有點像當一個人從某種抑鬱中緩過來以後,竟變成了一個與人類無關的強者——如果非說有關係,那麼他只能是你的老師,指導你如何擺脫生而為人這一件事——
可我怎麼覺得有點不對啊!我好不容易獲得了一個人身,對人類的事情還沒知道幾件就急忙忙地要走,這是一;其二呢,俗話說,“人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當人再苦,我覺得也應有一顆人類的良心,與其去往他處高就,為什麼不就地努力努力,把人間改造得更好呢?
我覺得這地球世界再苦怎麼說也還過得去,而且習慣了就好了,辦法是有的,窮人多,咱就多造出點物質,讓大家分享分享。不自由不民主,咱設計一個更好的點制度改進改進,退一萬步說,即使古印度人真猜對了,咱們這個娑婆世界只是一個“愛想之國”,那不是挺好嘛,有愛有想,還有娛樂呢!那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好的?除了看佛經,就是打坐,三天就煩了,哪兒有這兒豐富啊。
再退一萬步,能在六道里輪一輪,那不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嗎?好比免費旅行,天堂地獄都轉一轉嘛,如同一個人的年輕時期,吃點苦總是應該的,哭過笑過存在過才不枉此行啊,而且人各有愛,有的人可能還特喜歡地獄那種地方呢,就好比我特喜歡我們人間,即使佛陀想跟我換一換我還不肯呢,他不就是兜率後院裡支張桌子,指點一下,把阿羅漢都升級成佛嘛——即使是把佛陀當作一個人間的宗教領袖我也不願意跟他換,二千年前那日子好過得了嗎?天一黑就伸手不見五指,白天熱得敞胸露懷的,沒空調,還得成天回答人家問題,而且多半一個問題要回答幾百遍,跟接受採訪似的,身邊還總圍著一群迦葉之類的好學弟子,幾乎沒有空閒,躲開他們只能用打坐當藉口,還不如我呢,寫寫小說劇本,打打網球,隔三差五地與朋友們吃頓飯,打打檯球,玩玩殺人遊戲,這不是挺好的嘛,再說啊,我還能看看數學物理書呢,緣起性空固然是知道了,但怎麼緣起咱還想了解了解呢,你說看一看混沌理論和量子力學固然不能讓人成聖人,但那種好奇心的滿足又豈是當個聖賢能體會的?
好了,玩笑先開到這裡吧。
不同的偏好
如果說自然哲學家是某種在人類生活中力圖抓住某種實在的人群,而佛教徒則相信人類社會有一個後門,從那裡,他們退回到虛無之中,可以看出,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偏好。
有本書叫《和尚與科學家》,裡面講了父子兩人的對話,基本上是雞同鴨講,和尚似乎對人類文化缺乏瞭解,而科學家則不得不一一解釋人類活動的發展軌跡,政治的、宗教的、經濟的、哲學的、科學的,而科學家對和尚的話則感到難以信服,要求和尚舉證,和尚舉出一個轉世的證據,科學家仍不太相信。我看這書的時候,簡直是一陣兒一陣兒地發笑,真像是《當外星人遇到地球人》。
我本人作為一個懷疑主義者,試圖從兩個方面看待事物,一個是佛教的觀點,另一個是自然主義的觀點,從中得到某種的樂趣——他們其實是基於同一個事實:人生,但卻派生出兩種偏好,自然主義的偏好是致力於在現有基礎上改進人性,方式是雙管齊下,依靠的是科學方法與政治,力圖使人類在未來獲得更大自由,它的觀點無論千變萬化,總是人性的,佛教徒的偏好是超越人性,成為聖人,也就是我前面提到過的外星人。佛教徒講不清他到底要成為什麼,這令自然主義者非常迷惑,而自然主義者提供的前景也叫佛教徒無法認同,因為那樣會導致他已經歷過的抑鬱。這一種對話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