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的藝術方法、藝術技巧、科技成果及其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具體影響等,都要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把握和穿透性的思辨能力。藝術判斷的眼光與標準,也有很高的要求。
四
《美國語文》最見功夫的地方,在於範文之後“問題指南”裡的“文學和生活”、“閱讀理解”、“思考”、“文學聚焦”,以及它的“點子庫”、“微型寫作課”等,那是緊貼現代生活的、創意非凡的,著眼於啟發、培養、提升學生在面對高度現代化的實際生活時,所需的各種應變、應用能力。
隨手舉一個例子。
在讀過《富蘭克林自傳》後,它提示學生,將《自傳》傳達出的內容,與富蘭克林作為一名政治家的事業進行比較,會有什麼新的發現,把這個發現寫成一篇論文。
這就需要去查閱資料,運用圖書館。
眾所周知,中國學生運用圖書館的能力,是比較滯後、差勁的。我記得圖書館對我的作用,其自習的功能,遠遠大於借閱的功能,那還是大學之後的事。中學時代以前,不要說圖書館,連個簡單的閱覽室一般學校都沒有,即使有,借書也輪不到學生。學生們都顧不上。老師們更想不到去啟發、要求。
早在1998年,我就辦了國家圖書館的借閱證,便利沒有,麻煩倒是大大的。且不說時常要換證,排長長的隊,辦手續、繳押金,單說借書時的等待過程,就讓我受不了。
我曾在裡面借過一冊三年前的雜誌,起碼等了三個多小時,還限量取閱,不許帶出,只能內部影印。而他們的影印費,卻是外面的兩三倍還拐了彎。
在國家圖書館面向普通讀者層的書庫裡,幾乎也沒有什麼好書,想借的架子上往往很難找到。
那以後,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