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孩子的最有利時機。不論孩子有什麼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該讓他承擔責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攬。
妙招三: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糾正他的不良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生活上,麗麗的媽媽從來不替她包辦,而是提倡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去做。媽媽經常鼓勵麗麗自己洗小手絹、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打掃房間。另外,媽媽還經常讓麗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媽媽可以規定,週末刷碗的工作由麗麗負責,並從頭到尾引導麗麗把廚房打掃乾淨,以此來培養麗麗的責任感。
有段時間麗麗上小學總遲到,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小鬧鐘,但媽媽沒有幫孩子把鬧鐘定好,而只是告訴麗麗:“什麼時候起床由你來定,遲到了會挨老師批評的。”結果,麗麗每天都會早早地起床,從來沒有讓媽媽費心。
父母可以從學習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父母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並不是為父母學,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做作業時,父母沒有必要一直在孩子旁邊陪著,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家庭是孩子責任心賴以滋長的土壤,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在家庭環境中培育出責任心的“幼苗”,才能在更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經受考驗,得到修正和磨鍊,最終會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孝敬長輩:開啟孩子心靈的善之源(1)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心,其實質是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忠誠,因此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嘉嘉是個小學四年級男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自己的床鋪都要由媽媽來整理。一天,媽媽生病臥床,要他獨自去樓下的快餐店解決吃飯問題,且自己鋪床。一聽說家務得由自己動手,嘉嘉竟大發雷霆,對著病床上的媽媽破口大罵。此外,嘉嘉明知下崗的爸爸僅僅依靠修理腳踏車獲得微薄的收入,花錢仍然大手大腳,經常向爸爸索取零花錢。除了出入遊戲機房,他每天放學後還在校門口買上五串羊肉串,吃得滿嘴流油。當疲憊的爸爸要他打一盆洗臉水、取一條毛巾時,他要麼以“正在做作業”為由懶得動手,要麼嘟嘟囔囔,沒有好脾氣。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最高貴的感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德,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衡量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標準。它體現了最根本的人性和道德觀念。“孝道”的時代傳承,也確實為促進社會穩定、保障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解決了幾千年沒有社會保障時期的養老問題。而以之為支撐的宗法制,更成為華夏子孫世代傳承的精神支柱。
“孝”的核心內涵就是愛幼尊長。從家庭的孝,是指贍養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顧老人,盡人子之責。家庭外,家庭宗親長輩、外戚長者,還指社會上所有長輩,所以孝的內容不僅僅是家庭生活,實現長輩的願望;力求上進、實現人生價值、最終報效民族和國家。
於梁從小在外婆家長大,與外公、外婆感情很深,去年6月,外公去世了,外婆被接到他家來住,可後來聽說家人要把原來的老房子賣掉,外婆說什麼也不願意。家人無奈只好隨她搬回原來的房子居住。於梁看到媽媽及其他親屬都忙於生計,顧不上陪伴老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於梁自告奮勇替大人承擔了陪伴外婆的義務。
外婆家離他家有一公里左右,他每天放學後便抓緊時間做作業,吃過晚飯後就到外婆家去,幹一些提煤、倒爐渣等力氣活,還陪外婆看電視、聊天、講故事、講笑話,一年多從未間斷,使78歲高齡的外婆備感欣慰。
10月初的一天,於梁偶爾看見外婆與其他老人一起去聽健康講座,其他老人都搬著方便輕巧的小馬紮,而外婆卻搬著又重又硬的木製方凳,於是他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時間到附近的農業連隊拾花掙錢,給外婆買了一個馬紮,外婆心裡特別高興,逢人便說:“我的外孫是個大孝子,這是我的福氣呀。”
孝道是民族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範疇。父母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
為人父母者都想自己的孩子有顆“孝心”,那麼,如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