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說道:“好聰明的孫兒,一學就會,好,再學一招‘鷂子翻身’!”說罷左手抓住他背心,右手抓住他肩頭,雙臂一擰,又將那花花公子擲了出去。只見他身子平著在半空中轉了一圈,腰身又轉了半圈,正是一招“鷂子翻身”。只是他不是自己用出來的,而是被那姓馬的商販擲出來的。他沒有半點功夫,怎能站立得穩?頭撞在桌子上,又重重地摔在地下,連滾了幾個滾,額頭、嘴角登時流出血來,渾身是土,狼狽不堪。
眾人看那商販如此折磨他,還美其名曰“教功夫”,無不笑破了肚皮。燕冰平時不苟言笑,此時也不禁樂出聲來,旁邊黃慕俠更是看得拍手稱快,她本就厭惡那花花公子橫行霸道,胡作非為,見到他得此報應,自是十分高興。
姓馬的商販還不肯罷休,要上前再打。那帶頭的和姓牛的商販都出言勸止,他也毫不理會,大聲道:“您兩位先莫要插手,讓小弟先教訓教訓這廝,又有何妨?”那孫掌櫃也想阻攔,被他推翻在地。
姓馬的商販剛想一拳打將過去,那花花公子身前突然閃出一人,竟是方鹿茸。此時他伸開雙臂護住那花花公子,說道:“馬大叔,莫再傷他了。”
姓馬的商販莫名其妙,問道:“小娃娃,剛才他幾番羞辱與你,你何苦要為他求情呢?”
方鹿茸道:“他也只是出言不恭,我從未在意。這富家少爺雖說為人處事令人憤慨,但他是從小嬌生慣養,遊手好閒,未讀過聖賢之書,不明事理。您是正道中人,理應仁義當先,何必與他計較呢?”
姓馬的商販直讓這方鹿茸說的氣也不是,笑也不是。那花花公子趁這當,連滾帶爬地跑回櫃檯後房去了。姓馬的商販向方鹿茸問道:“你這小呆子,必是讀書讀傻了,說什麼仁義當先,我來問你,你放跑了那無賴惡人,對他倒是仁義了;可我卻出不得氣,早晚憋出病來,這對我豈不是大大地不仁義了麼?”
方鹿茸道:“馬大叔,您所言可不全對,須知若是對每個人都一個個地去行仁義,只能算是小仁小義。”
姓牛的商販只覺這小書呆子滿口的道理,真是好笑,便逗他道:“那你便說說,怎麼樣便不算是小仁義呢?”
方鹿茸不慌不忙,慢條斯理地向姓馬的商販答道:“好男兒志在四方,寒窗苦讀,有朝一日謀得功名,得了官職,造福一方百姓,然後步步高昇,輔佐君王,治國安邦,保得國富民強,萬民安樂,可算是中仁義。”
姓馬的商販聽得有些呆了,問道:“如此說來,必定還有大仁義了?”
方鹿茸道:“正是,只是這大仁義與平民百姓無關,只有真命天子才做得到。仁義之君用賢臣,遠小人,行仁政,安萬民,得道多助。對內造福萬民蒼生,對外睦鄰親善,禮尚往來。大仁義的君主絕不輕易對人用兵,一旦用兵,便是正義之師,人心所向,正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話說回來,不管是大仁義,還是中仁義,皆是說的政事、法度要顧全大局,絕對不會向天下萬民一個個地講仁義。不用說別人,就是這開封知府,若是對開封這幾萬人,一個個地仁義一番,怕是人未認全,已是該告老還鄉了!有道是眾口難調,對大批人是仁義了,難免有少數人一時未能如願,既是如願的是多數,怠慢了幾人又有何妨?適才我未讓您出一時之氣,是怕您惹出是非來。那花花公子家中有錢有勢,此店又是他家所開,平白捱打,他家怎會善罷甘休?此事因孫掌櫃而起,鬧大起來,他自是脫不開干係,況且若是驚動了官府,追究下去,對幾位大叔只怕也是大大地不利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神醫之子(3)
眾人聽到此處,紛紛覺得方鹿茸這小小少年能有如此見識,說出話來頭頭是道,無不拍案叫絕。其中有那飽學之士,知他這番話是出自《孟子》,但也覺時下書生雖熟讀孔孟之書,卻大多是為了應付科舉,只會書寫背誦。方鹿茸小小年紀,竟能活學活用,實是不易,不禁暗自嘉許。那商販中帶頭的和那個姓牛的,都聽得不住地點頭。
姓馬的商販想說些什麼,卻又一句話也說不出,愣在哪裡支支吾吾,甚是尷尬。姓牛的商販道:“馬老弟,你不學無術,道行還不如個十幾歲的孩童,快莫站在哪裡丟人現眼了!”姓馬的商販聽的此言,好不慚愧,悻悻地回去坐下了。
領頭的商販將方鹿茸叫過跟前坐下,頻頻道謝:“小兄弟,剛才你一番話,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不然此事真鬧大起來,不但這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