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冀東起義部隊的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也等於側面支援了一下冀東的戰事。
正如韓雲華記憶中那般,中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放棄徐州。第五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19日日軍先鋒兵團進駐徐州,徐州陷落。
攻佔徐州後,日軍的戰車兵沒有就此停住,而是沿隴海鐵路西進,並於6月6日佔領開封。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9日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
此戰,日軍動用了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方面軍共8個師團、5個旅團,總兵力約30萬人,而且還動用了戰車部隊和野戰重炮部隊,同時還動用了航空兵參戰。而中國方面則有第二集團軍(孫連仲)、第三十軍(田鎮南)、第三十一師(池峰城)、第四十二軍(馮安邦)、第三集團軍(孫桐萱)、第十二軍(孫桐萱(兼))、第五十五軍(曹福林)、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兼)、第三十一軍(韋雲淞)、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第七軍(周祖晃)、第二十二集團軍(孫震)、第四十一軍(孫震(兼)、第一二二師(王銘章)、第四十五軍(陳鼎勳)、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第五十七軍(繆澄流)、第八十九軍(韓德勤(兼)、第二十六集團軍(徐源泉)、第十軍(徐源泉(兼)、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以及第三軍團:龐炳勳第十九軍團、馮治安第七十七軍(馮治安兼軍長)。第二十軍團:湯恩伯第五十二軍、關麟澄第八十五軍、王仲廉第二十七軍團、張自忠的第五十九軍、張自忠(兼)第二軍、李延年第二十二軍、譚道源第四十六軍、樊崧甫第五十一軍、于學忠第六十軍、盧漢第六十八軍、劉汝明第六十九軍、石友三第七十五軍。此戰中**隊共有參戰部隊70個師約100萬人。
在歷時5個月的戰鬥中,中**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臺兒莊會師的計劃。在臺兒莊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儘管如此,這次會戰鉗制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戰贏得了時間。
'。。'
第七十四章:寺內壽一的陰謀(二)
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花園口決堤的任務由守衛黃河的**商震的部隊執行,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透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決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洩。第二天,黃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衝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
韓雲華本人對蔣介石這次行動沒有任何評價,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都沒有對這件事評論過什麼。對於單從軍事層面來講,決開黃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黃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險,從而阻止了日軍的西進,使得中原地區又多守了六年而沒有淪陷,保證了大後方的安全。其次,花園口決堤使得日寇遲遲不能打通“大陸交通線”,遲滯了日軍軍事調動和戰略物資運輸,不得不在1944年再次發動所謂的“大陸交通線”豫湘桂戰役,將日軍的戰略企圖整整推遲了六個年頭。最後,蔣介石這手以水代兵的辦法,直接消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萬餘,大大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但是花園口決堤時,蔣介石以軍事機